“萧卿家若有空,也可与朕同去,看一场好戏!”</p>
又过了十日。</p>
中途满脑子投降的杨仲,也来过一次,表面上和箫元常一样是在劝阻,内心里在想什么,就不知道了。</p>
最后被刘恪打发去写《投降表》,没想到杨仲还真挺配合,据说回府后就开始写了。</p>
此时通天台和戏台全都修好了。</p>
刘恪带着典褚,以及八百御前侍卫,趁着夜色,摸进了地道口。</p>
见着八百人面色严肃,带着必死之志。</p>
这不行,能少死一个就得少死一个,最好得是全活。</p>
费心费力才弄出这么点死忠,打一仗全赔进去了不值得。</p>
刘恪神色一变,朝着通天台的方向双手合十,拜了一拜,开始忽悠。</p>
“朕算了一命,卦象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p>
八百御前侍卫听候,面色愈发冷峻,万骨枯就万骨枯,上一次他们怕了,迟疑了,这一次可不会重蹈覆辙。</p>
无外乎四个字,视死如归。</p>
刘恪转身面向众人,摆了摆手,轻轻哼了一声:</p>
“不过朕不同意。”</p>
“打仗,不是要谁死,是要看谁能挺到最后。”</p>
稍稍几句,让侍卫们的情绪放松了一些。</p>
刘恪这才满意,他可不是要八百人拿命去袭击东胡大本营,只要弄点大动静,方便后续赶至的禁军趁乱接战,就足够了。</p>
随后着手为八百御前侍卫分配起任务:</p>
“分一个人去靠近城门的地道。”</p>
“余下的人,随典褚去东胡大营。”</p>
“那真的就只剩八百人了。”</p>
典褚理直气壮的数起了数,八百零一个人去掉一个,就是八百。</p>
“八百人怎么了?”</p>
刘恪捻起一捧土,洒进酒杯,饮下一口,剩下的倒在地上,拉出一道水渍。</p>
他望着深不见底的地道,不复前些日子的轻佻,目露凶光:</p>
“八百人就八百人,先下手为强!”</p>
成败在此一举。</p>
“先下手为强。”</p>
典褚瓮声瓮气,重复了一遍。</p>
刘恪等到再也看不见钻入地道的八百零一人,才往城头而去,皎洁的月光照出孤零零的影子。</p>
“八百人才顺口,若是少几个人,再喊起来,可就太拗口了啊.....”</p>
..............................</p>
城头上。</p>
夜已深。</p>
城头上留有守军不断巡逻,城门大开,但埋伏在城门后的士卒也不少。</p>
岳少谦抹了把脸上的汗水,靠在城头,缓缓坐下。</p>
守城倒真不是难事,皇帝召请六丁六甲守开封,让东胡大军不敢轻易攻城,确实减少了不少布防压力。</p>
但麻烦的是,东胡人在城下筑了戏台,不分白天黑夜,一有空就派人登台唱戏。</p>
嘲讽。</p>
太嘲讽了!</p>
按住那些想冲出去砍人的将士,倒变成了件难事。</p>
等岳少谦好不容易安抚好那些士气高涨的士卒,让他们耐心守城,结果好巧不巧,借调去修建通天台的士卒,又陆陆续续返回了。</p>
还带来了皇帝整天在督促通天台工事,连朝都不上的消息。</p>
这下直接从积极进取变成消极避战了。</p>
要么是想着,陛下糊涂啊,都这时候大兴土木,宫苑里那点事还不放下,瞎折腾!这仗不用打了。</p>
要么是想着,陛下厉害啊,一个法坛就召来六丁六甲,要是用上通天台,还不得召个天外陨星?这仗不用打了。</p>
只是随着时日迁移,粮草供应短缺,大斗分粮变成小斗分粮,抱着第一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了。</p>
召请来的神仙,总不能还吃军粮吧?</p>
“岳将军,将士们也不傻,大斗分粮换成小斗,其实很多事情,大家心里亮着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