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又编练新军,成功后推广开来,我们不但失去了入关的机会,连老家也保不住了。”</p>
“我们这些人,十来年的努力,打造了最优越的金江镇,就是因为将军的存在。”</p>
马定国看着一个个战友的眼神,从他们的身上,寻求对自己的支持。</p>
“将军爱民如子,只有他有资格当皇帝,正是因为爱民,将军才应该趁早入关。”</p>
“我们应该联名向将军写信,不能对国内持靖缓之策,应该主动参与。”</p>
“当初冯胜之等人反对将军入关,我们应该发出声音,让将军知道,更多的人支持将军入关。”</p>
“我同意。”</p>
一个人起身支持。</p>
其余人纷纷起身,都支持了马定国。</p>
“你们胡闹,这不是在学校,想过冲动的后果吗。”杨春着急了。</p>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担忧他们的行为。</p>
“教官。”</p>
马定国终于恢复了尊敬的目光,平静的开口。</p>
“我们不是为了自己。”</p>
……</p>
辽西。</p>
忠顺王抱歉的看向图门。</p>
他是皇帝的亲叔叔,是皇帝亲政的柱石,虽然和侄儿皇帝有了意见不合,但仍大权在握,威望无两,无人可及。</p>
图门不过是普通的将领,对忠顺王可有可无的存在。</p>
感受到忠顺王的心意,图门只有感动。</p>
大仇未报。</p>
以忠顺王的身份,如此的关心自己,士为知己者死,也是这些年来,图门忠心耿耿的原因。</p>
忠顺王能掌控辽西军,绝对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份。</p>
他在辽西,也是朝廷对辽西影响力最强大的时候,在当初人心纷纷的辽西,不少人暗中投靠金江军的形势下。</p>
忠顺王不但稳定了形势,还把人心拉拢回来,他的个人魅力,让很多人心服口服。</p>
“可惜了。”</p>
忠顺王感叹道。</p>
他在辽西太久,朝臣们不信任他,皇帝偏听了大臣们的话,要把他调离辽西。</p>
辽西局面稳定,认为不需要他忠顺王,可以派新的后继者。</p>
不过也好。</p>
龙山大营,和部分官员不谋而合,提出的编练新军,极合他的想法,因此他上疏支持。</p>
三大营,仍然大有可为。</p>
辽西军,山海关军,三大营,结合优势地利,正好形成一条稳固的防线,可以抵挡住金江军。</p>
“辽西军本来就是老兵老将,因为军中积弊导致战力低下,先因王爷多年的治理,全军战力强盛,自保有余。”</p>
图门笑着说道,把心里对贾府的恨意,深深的埋在心底。</p>
即为了仇恨而活,也为忠顺王效犬马之劳。</p>
“再有三大营六万余兵,只需要给王爷三年的时间,即可再打造出几支强军。”</p>
图门自信的说道。</p>
“唯独编练新军之事,王爷需要小心对待。”</p>
“为何?”</p>
忠顺王纳闷道。</p>
图门解释说道:“以国内官员的风气,如果没有外力,此等新事物,必然竹篮打水一场空,有形而无实。”</p>
忠顺王是既然用人,就不会怀疑的性子。</p>
无论是对图门,还是程之信,或者岳讬和硕讬两兄弟。</p>
在太上皇的打压下,忠顺王口袋里并没有多少亲信,如今的亲信,都是外来者。</p>
图门是原守备,不是他的人。</p>
程之信是魏毅提拔起来的人,至于岳讬和硕讬更是蛮族出身。</p>
但这些人都对忠顺王忠心耿耿。</p>
“你提醒的好。”</p>
忠顺王思虑片刻,很快想到了主意。</p>
“我决定向朝廷请奏,应该派人专门去负责新军的事物,你可愿意出马?”</p>
“末将必定不负王爷信任。”</p>
图门没有犹豫。</p>
“好。”</p>
忠顺王欣慰的点点头。</p>
当年手里没人,所有事情都需要他独立维持,如今手下人才济济,也是他对付金江军的底气。</p>
……</p>
京城。</p>
皇帝招来冯和等大员,询问四川形势。</p>
四川的战事,牵动了朝廷的神经,大部分的目光,都落到了四川。</p>
陕西的驿站已经崩溃,但是山西河南的驿站,仍然还能勉力使用,源源不断的把消息送达京城。</p>
冯和的资历不高,但做事勤勉,获得不少人的认同,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他不能勇于任事,没有魄力。</p>
但无论如何。</p>
在他的努力下,大周这艘巨大的船只,仍然在海洋上缓缓行驶,溅起的水花,就能拍翻周边的小船。</p>
“各处的军报混乱不堪,前后矛盾,但经过兵部的整合,已经形成合围贼寇的局面,数月之内,必可全灭贼寇。”</p>
皇帝不置可否。</p>
陕西也合围过,最后还不是功亏一篑。</p>
“但愿如此吧。”</p>
皇帝话锋一转,问起了忠顺王所提之事。</p>
“不可。”</p>
冯和反对。</p>
忠顺王的奏疏他看过,明白忠顺王的想法,想要从文官手里抢过军权。</p>
忠顺王难以对付。</p>
因为对方身份的原因,只能徐徐图之,先调离辽西到三大营,到了三大营,在继续对付忠顺王。</p>
如此方为上策,否则想要一步打败忠顺王,反而会引火烧身,功败垂成。</p>
皇帝皱眉。</p>
他知道官员们的想法,对收拢兵权的行为,他是支持的,本就应该归于朝廷。</p>
只是忠顺王不是旁人。</p>
“忠顺王多年操持辽西,才有了如今的局面,突然调动忠顺王,朕内心是不安的。”</p>
“此事,朕同意忠顺王所奏。”</p>
“皇上。”</p>
冯和本不想放弃,可惜此事皇帝态度坚定,他的性格软,最后没有坚持自己的主意。</p>
他的退让行为,让更多的人不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