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急讯!”</p>
“卫将军皇甫奇讨平白波、镇服并州军,横跨黄河,阵斩王睿,桥瑁等溃败而去。”</p>
“凉州军拿下韩馥,讨袁于雒阳。”</p>
“袁绍攻北宫不下,畏惧挟帝而走!”</p>
“数日前,卫将军归雒阳,受封骠骑大将军录尚书台事。”</p>
“北宫有诏:袁氏谋逆,挟持天子,汉家臣民,当共诛之!”</p>
——数日之间,消息传遍大江南北。</p>
天下百姓、士人、武人、诸侯闻之,无不哗然!</p>
“袁氏在朝中百年经营,一朝奋发,眼看着大局在握,竟然在最后一刻输了,真是让人难以置信。”</p>
“是啊!据说皇甫奇东行之时,才三百骑而已,这才过去多少日子?便掌握了中枢!”</p>
“他才只有二十一岁,正当壮年……此子当真恐怖!”</p>
“我看将来天下,必在此人掌中!”</p>
“那可说不准,他不过一时得势罢了,论起底蕴深厚,哪里比得过袁氏呢?”</p>
“此言极是!别的不提,就关东这些豪杰,有几个能容许一个关西儿坐镇中枢呢?”</p>
或官场、或民间,议论纷纷。</p>
人们既惊于皇甫奇竟能将袁绍踢出去,但同时又多数认为皇甫奇的得胜只是暂时的。</p>
毕竟,袁氏或说整个关东士族群体的根基,天下人有目共睹。</p>
皇甫奇一个关西武夫,想要全揽天下大局,阻力是极大的!</p>
而且,袁绍带走了天子!</p>
天子在手,就给了袁绍施展一切作为的借口。</p>
事实上,也是如此。</p>
东走路上的袁绍,在接到消息后,立刻以刘辨的名义下诏,表示关西儿皇甫奇自持武力,已侵吞雒阳。</p>
如今的朝廷,已沦为‘伪朝’。</p>
而自己进攻北宫,是有天子旨意的!</p>
“关西儿用贾诩等人窃取西园军,早有吞朝之心。”</p>
“天子少而聪慧,趁祭天之机撤出,示意我等夺回北宫,安定朝廷。”</p>
“谁知关西徒凶,兼有内应,我等只能护天子离京而走!”</p>
袁绍的说辞,自是将自己等人描述成汉室忠臣。</p>
加之,他确实有天子在手,倒也是能和如今的中枢扯皮一番。</p>
而天下诸侯,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二朝选其一的局面。</p>
如荆州之刘表、徐州之陶谦、兖州之刘岱等人,都第一时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p>
——给东行路上的袁绍,送去了大量金银钱粮,还有特意为天子打造的奢侈用品。</p>
显然,他们宁愿接受袁绍带走天子出走移都,也不愿接受一个二十一岁关西儿掌握雒阳,威震天下!</p>
而袁绍也很会来事,对于这些及时表态的,让袁隗抓着刘辨的手一挥帝笔——封侯的封侯,刺史改州牧,授予将军头衔……</p>
——荆州,长沙郡——</p>
被誉为江东猛虎的孙坚,正端坐首位,捏着来信沉思。</p>
长史朱治认为:“皇甫虽得势于一时,然实际所掌地区,依旧不过凉、司而已。”</p>
“而袁氏影响遍布海内,如今数州皆已响应,包括我们所在的荆州。”</p>
“我等若是迟疑不决,只怕难以在长沙久留啊!”</p>
“我不同意!”接话的人嗓门极高,乃是孙坚心腹祖茂:“要是人多地方大有用,袁氏为何会让骠骑三百骑逐出雒阳?”</p>
“这些士人,吹牛在行,来真的就是软蛋一个!”</p>
“至于刘表一说……他一来荆州,便视我们为眼中钉,趁这个机会,正好与他翻脸!”</p>
下方,诸多文武,一时争论不休。</p>
孙坚豁然抬头,缓缓道:“都停一下。”</p>
其声平稳低沉,却威慑力十足,大堂内立时寂静下来。</p>
“这封信是朱公送来的。”</p>
朱公,指的当然是现在的右车骑将军、河南尹朱儁朱公伟了。</p>
这一句话,便使得朱治彻底沉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