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战朱门 > 第四十五章 生意不错

第四十五章 生意不错

她在内城外城转了许多时日,知道卫朝酒业发达,京师不管内城外城,酒楼酒肆林立,就是各乡镇村落,酿酒作坊和烧锅也是遍布都是。</p>

当初太祖刚建朝,粮食紧张,遂采取禁酒禁种糯米政策,大伙很是憋了许多年。后来政局稳定,又开放酒禁。</p>

并且吸取兀朝税赋严苛导致皇朝覆灭的教训,采取低税收鼓励经济发展。</p>

对于酒政,不但取消榷酤和专卖,而且不专设管理机构,也不再单设酒税,只把酒税并入商税,三十取一。</p>

比之前朝前前朝,酒税动不动四五成,已是极低。</p>

又因太祖是贫苦出身,对于民间百姓酿酒酿醋,除了收百分之二的酒曲税,不再征收销售税。导致酒业蓬勃发展。</p>

那酿酒工艺更是完善,制曲和蒸馏技术日臻成熟不说,酒的种类也越加庞杂。导致名酒辈出,比如山西的烧酒,江浙一带的黄酒。</p>

霍惜正是在城里看到酒楼酒肆众多,还有专门的小娘子给客人沽酒卖,想着顺带做点酒水生意。</p>

便让霍二淮和杨氏在乡里村里寻摸些乡人自酿的黄酒米酒,收来卖卖看。</p>

霍二淮没舍得喝那精贵的酒,杨氏也不敢买多,只各买了两坛子。没想到,在桃叶渡初卖,夫妻俩忙着一酒提一酒提地打酒装酒,竟是忙得不可开交。</p>

片刻功夫,四坛酒就卖空了。</p>

让一家人不由得咋舌。</p>

“霍二淮,你怎的不多收些酒?这一酒提不过一两,都喝不过瘾!有没有那种五斤装三斤装的,帮我收些。”</p>

霍二淮挠着头:“我这头回卖酒,不知道卖得出去不,也不敢多收。大伙要是喜欢喝,我明天去给大伙多寻摸些。不赚大伙的钱,就帮着大伙顺带收回来。”</p>

“那就多谢了。我要一坛黄酒!”</p>

“我要一坛米酒!”</p>

“我要两坛黄酒。”</p>

“好好,我让我两个孩子记一下,省得回头给忘了。”一转头正要吩咐,就见霍惜正教导着杨福已经在本子上记好了。</p>

“各位叔伯,小子都记好了,明天一定给大家带回来。”</p>

大伙朝霍惜竖着拇指:“还是你家小子上道。”</p>

嘿嘿,霍二淮微笑地看着霍惜,很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p>

大伙散去后,一家人清点物资,卖空的只有酒。四坛子酒,四十斤,二十来家渔民,一两几两的打,竟然全售空了。</p>

那黄酒15文一斤,度数低,大伙晚上也没什么娱乐,有些人还要下夜网,沽些酒夜里能打发时间也能驱驱寒。</p>

霍惜知道能卖出去,但没想到这么好卖。</p>

杨氏说她打听下来,粳米一石能酿酒八十斤左右。乡下酿酒还要买酒曲,酒曲税百之二,十五文一斤,一钱五分一坛,十斤装。</p>

他们去村里小量的买,也不用交商税。</p>

在城里,霍惜打听下来,那小酒即黄酒,得要三十文一斤,大酒即蒸馏酒,每斤要四十五文左右。当然各种酒也分三六九等。</p>

杨氏在清点布匹和数铜板,霍二淮和杨福在归置东西,霍惜则在想酒的事。</p>

四坛酒,六钱收来,成本差不多是一两酒一文钱。</p>

杨氏想着渔民们大抵都舍不得多买,在村里买的盛酒的酒提,还特意选的一两装的。打两酒提酒,方才他们卖三文。</p>

一坛酒散卖赚九十文。(此处按一斤十六两计算)</p>

不多。也就赚个脚钱。大伙都停靠在桃叶渡,知根知底,霍二淮和杨氏不想卖高。</p>

但若是卖其他渔家,一两酒得卖两文才行。酒是个暴利的行业,若是在酒上赚不到钱,霍惜觉得有些吃亏。</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