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赵桓选择赵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p>
就是赵桓当初为王,最落魄的时候,赵杞都不曾表现出对赵桓的半点不敬。</p>
与其他“改邪归正”的兄弟不同,赵杞从一开始,就与赵桓没有任何冲突。</p>
这种缺乏存在感的王爷,反倒更令赵桓安心。</p>
“周浦,你派人召赵杞进京吧,趁着朕退位之前,让其好生历练。”</p>
既然赵桓决定了的事情,自然没有人能够改变。</p>
周浦只能点头应下,随即问道:“陛下决定与金国决战,打算调集多少大军,从哪里开始进攻?”</p>
赵桓从大理国返回汴京的路上,就已经把事情想透了。</p>
“共调集八万大军。”</p>
“禁军留守在汴京,拱卫皇权,王渊带兵进驻太原,协同防守太原府,防止敌人反扑。”</p>
听到这话,周浦再次皱起眉头。</p>
“光是禁军和王渊的大军,就已经去了七万,还剩下一万……”</p>
赵桓点了点头:“不错,虽然是决战,但朕不打算靠人数往上堆。”</p>
“这一万大军,开赴幽州,与虎翼军和杨家军协同作战。”</p>
“这三支部队,就是伐金主力。”</p>
“同时,朕决定重用孙贺和萧海兰。”</p>
“此二人,是朕的贴身护卫,但同时又是接下来伐金之关键。”</p>
赵桓说的话,令周浦越发的听不懂了。</p>
孙贺和萧海兰的实力毋庸置疑,但他们俩都仅仅只是护卫而已,并非将才,如何能够指挥前线作战?</p>
不过周浦并未贸然发问,而是等待赵桓自己解释。</p>
赵桓眼神闪过一抹狠辣决绝:“孙贺与萧海兰,将全权负责针对于金国的全线渗透突袭。”</p>
“本该用于大军的粮草,全部拨付给孙贺和萧海兰。”</p>
“朕要让金国全境,陷入火海。”</p>
周浦隐约明白了赵桓的意图:“陛下的意思是,主力部队按兵不同,为前线破坏提供支持和后援,而前线部队,则以袭击破坏为主,蚕食消耗金国的力量?”</p>
赵桓点了点头:“不错。”</p>
“这个办法,最麻烦的地方在于,敌人会进行报复,同样派遣大量人手,渗透进我宋国境内搞破坏。”</p>
“不过无妨,在开战之后,命令各地加强防守即可。”</p>
这回周浦倒是极为支持赵桓的决定。</p>
毕竟这种战法,乃是以小博大,就算是输了,对于整体战局的影响也微乎其微。</p>
只要主力部队,不会遭到金兵的重创,那么优势就始终在宋。</p>
唯一令周浦搞不明白的就是,赵桓为什么把这种渗透破坏战术,定义为决战?</p>
难道依靠渗透破坏,就能打败金国?</p>
至少周浦认为,这种想法有点异想天开。</p>
在大宋国内一切如常的时候,针对于金国的决战,也悄无声息的展开了。</p>
孙贺这个御前侍卫大统领,直接摇身一变,成为先锋指挥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