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823章 要受表彰,这是大好事

第823章 要受表彰,这是大好事

中午饭是在老马号吃的。今天中午没有炖鱼,做的拉条子,滚辣皮子炒羊肉,加上去年剩下的洋柿子酱,再炸个韭菜和小白菜,红红绿绿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韭菜和小白菜都是马号院子里的地里产出的。老马号是队里盖出来的,虽然原来老罗叔就在管,但发前归生产队的时候,马号里的土地是不能动的。

李龙把老马号买下来之后,让老罗叔自己去看着弄,老罗叔早就想种块菜地了,所以就把其中的一块空地开成了菜地。地翻出来,砌腰墙围起来,耧成小块,用马号里出的沤好的熟肥上了,种出来的菜就非常好——小白菜叶子都是深绿色的。

再加上李龙他们在这里打了压井,用水非常的方便,菜地从春到秋菜吃不完,能做酱、晾菜干、腌咸菜。

等几个老汉住进来,这菜地利用的更充分。这些人,哪怕是半路出家的杨老六也是种菜的一把好手,加上肥料又多,这菜地种植的在全队也是能排得上号的。

辣皮子是去年晒的,放一年,今年开春热了,大太阳底下再晒一晒,防止返潮,同时也是防止生虫。洋柿子酱做在打点滴用过的玻璃瓶子里,软橡皮塞子塞着,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羊肉是先前宰的羊后风干的,这时候切成丁,再加点葱,味道真是没得说。

拉条子是整个北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经常吃的饭。只不过分地域,拌的菜有所不同。比如伊犁那边,老牌子的过油肉和碎肉,白菜、皮芽子通常是必放的;讲究的还会弄个醋汁子。

北庭这边,会把韭菜、芹菜之类的绿叶子菜用开水炸熟,切碎,拌在拉条子里——滚辣皮子有点类似伊犁的醋汁子,但调味主要是洋柿酱,就是把羊肉炒一炒,放洋柿酱,放泡发切碎的辣皮子,炒熟后拌饭。

所以这边吃拉条子,会放三四样“菜码”,韭菜、毛芹、毛白菜等等,等夏天还可能会把辣子也用开水过了切在韭菜里。而等到夏天,这边还会把茄子、辣子、西红柿炒在一起作为拌拉条子的主菜,也非常的好吃。

拉条子拉的很细,这边种的是冬小麦,头年十月播种,次年七月割麦,生长期长达九个月,加上日照时间长,所以磨出来的面做出来的拉条子非常的筋道,以至于四十年后,开始风靡全国。

吃拉条子和其他饭不一样,捞出一锅就轮一个人吃,不用等——等着面坨了,就不好吃了。

这时候无论是罗教授还是几个大学生,都已经不怎么讲究了,每个人端个搪瓷盆,或坐或蹲,把菜拌上后,大口吃了起来——除了朱悦婵还不是很习惯于这种吃法,哪怕何丽娟的吃相也是很豪迈。

嗯,拉条子就得这么吃!

为怕菜不够,每样配菜都是用搪瓷盆装的,看来老罗叔他们已经知道了学生们的饭量,准备工作做的不错。

吃完面,李龙去盛了半碗汤,吹一吹晃一晃,小口小口喝完,感觉清爽了。

吃过饭之后,罗教授喊着李龙去到外面那块甜菜地边上,指着地里的甜菜苗说道:

“你这甜菜已经浇了两个水了。浇第二个水之前,我带着学生往里投入了一些混合肥,当然,只是一小块,作为实验对比。这些肥是我们用现在市面上的复合肥混合起来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是有一些效果的。”

李龙看着罗教授指着那上了肥小块甜菜地,这里的苗的确长的比其他地块要粗壮一些。不光是苗的问题,土地表面结晶的盐碱也少一些。

看来罗教授的实验是真的有不小的进展了。

“还真不错!”他赞叹着,“这才短短不到半个月,就已经初见成效了,真好。”

“不过和我们预想的还是有点差距,这两天我就在进一步调配肥料的配比,打算在第三水浇之前施肥,看具体的情况,如果情况更好一些,那么这一阶段的实验就结束了。”

“那这个课题是不是就相当于完成了?”李龙问道。

“哪有那么简单?这可不是化学配平式,简单的针对土壤里的元素进行中和就行。这得看种的农作物适合哪一种土壤。往大里说,我们还要去其他地方进行实验检测,要看全疆各大区域的盐碱地分布,各地区的土壤特征,等等,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实验研究过程,可能后半辈子,我的时间就放在这上面了。”

果然没那么简单啊。

对于这些科研人员的坚持和专业,李龙是非常佩服的。

“那需要我做什么?我去农资店拉一化肥过来吧——需要哪些种类?”

罗教授原本想着是以小块地实验,不过既然已经初见成效了,他想着的确可以在整块地都试一试,所以李龙既然这么一问,他便说道:

“那就把尿素、磷酸二铵……”他说了一些肥料的名称,让李龙各拉几袋过来。

这一点也难不住李龙,李龙开着吉普车就去了县里。收购站这边顾博远已经上班了,李龙开着吉普车到这里就是从转移过来的库房里拉一些化肥。

罗教授说的那些肥料,顾博远这里都有。

收购站这边的气氛明显比市场那边要好,有说有笑的,一点也没剑拔弩张的针对性和紧张感,显然到这边来卖东西的人,对老顾还是很信任的。

有经常过来的二道贩子认识李龙,在后面排队的时候还会和李龙聊几句,帮他一起搬一搬化肥。

拉着七八袋化肥回到老马号,大学生们都过来帮着卸化肥。这些事情搞完,罗教授就让李龙回去了——按他的话说,这里李龙呆着也没啥用,有啥活,这些学生们都能干,正好也锻炼一下学生们的生活技能。

李龙便开着吉普车去了李建国家里。

眼下不算农忙季,除了去地里锄草、施肥、浇水外,大活基本上没有。

李建国的院子里,人不少。

李龙过来,这些人也都主动打招呼。李龙和老爹老爷小声聊着家事,耳朵里听着那些人说的话,便明白过来——这些人是来问打瓜种植问题的。

队里不少人真就不听劝,买了种子种了打瓜。打瓜的种植还是挺吃技术的,每个阶段的管理是不一样的。

这些人劝不住,种了也就种了。本身也没什么恩怨,都是队里的人,他们过来请教技术,李建国自然也没把人撵出去的道理,该说的还会说,毕竟已经种下去了。

自然也会有人来问李龙——毕竟种打瓜这件事情,队里人其实都清楚,最开始是由李龙促成的,而且他去了八一农学院请教了专门的教授来种打瓜,不然也不可能收成那么多。

农民之间也是有信息渠道的,打瓜能种多少,在李家种了之后,就有人打听出来了——毕竟兵团以前就种过来。

李家的收成比较高,那肯定是有独门技术的,现在村里人种的多,自然就有人过来请教。

农村人的从众心理非常的严重。头年有人种什么赚钱了,后面肯定会有大批的种。现在是这样,二三十年后还是这样;那时候棉花偶尔会有一年涨价,当年种棉花的赚钱了,第二年的土地承包费肯定要涨——但棉花价格当年肯定是要掉下来的。

这样的事情出了几回,但大家就是没记性,赌性很重。

也没办法,种其他的明显赔钱,也就种这个,国家有补贴,看着能赚点补贴,如果是自家的地,不用掏承包费,最终一亩地也就赚个承包费钱。

李龙这时候也会把自己知道的说一说,重点是生了虫子之后,用哪些药来打,在打瓜长到什么阶段需要补什么肥之类的。

这时候再说种打瓜不值钱之类的话,没人爱听,不如给他们讲讲如何增产会好一些。

聊了一会儿之后,李龙就开着吉普车回去了。虽然现在县里那边没什么大事,但杂事不少。

收购站那边顾博远顾着,李龙不需要多费心。倒是顾博远,每天晚饭时候都会给李龙说一说今天收了多少东西,让他抽空把其中一些拉过来,主要是贝母和药材,在大院子里清洗之后,好在下一次贾天龙过来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卖掉。

无论是李龙还是顾博远都清楚,收购站收来的货最好不要压,及时回笼资金才是正常的。压货太多,一个是时间长了东西就陈了,不是所有的东西跟酒一样越陈越好的。

贾天龙那边也是在等货运走后资金回笼,还有其他事情。

所以回到大院后,李龙就照常把从收购站那里运回来的贝母淘洗了,把晒着的那些贝母看看,有干的就收起来。

他在这里干着活,明明昊昊在边上也不急,杨大姐就有空去准备晚饭。

敲门声响起来,李龙应了一声让进来,大门边的小门被推开,李龙扭头看,是周园。

推荐阅读: 捞尸人(纯洁滴小龙) 我合成了全世界 家父是康熙 东皇紫籍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 从炼丹术开始肝熟练度 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 山巅 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我在异世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