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斌拿出自己的M1663,把枪管子卸下来,换上拉了4根膛线的枪管。</p>
又取来几枚没有刻螺旋槽的铅弹胚,用匕首在弹尾划出3圈圆环,这三圈圆环其实比螺旋槽更好加工。(图在评论区)</p>
其原理就是击发时,枪膛里火药气体剧烈膨胀,冲击弹尾的木塞,软木受瞬间冲击后猛然撑大子弹。</p>
利用铅比较软的特性,被撑大的铅弹会卡在膛线里旋转着发射出去。</p>
这样既提高了气密性,保证杀伤性和精准度,又不会降低装填速度。</p>
……</p>
———————————————</p>
弹头制作完毕后,鲁斌带着枪来到靶场,和之前一样测试80米的距离打人形靶。</p>
实验了3枪,枪枪命中上半部分胸口脑袋大小的范围,鲁斌点点头,这散布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p>
于是鲁斌直接拉远到150米的范围测试上靶率,一共打了10枪,依旧有着80%的上靶率。</p>
接着是200米、250米、300米。</p>
鲁斌得出实验结果,200米以内命中人形靶不成问题,250米有一半的概率能够命中,而到了300米基本是乱飞,靠信仰了。</p>
(最早法国人装备的前膛米涅步枪杀伤距离可达918米,550米内可以保证精确命中)</p>
得出数据之后鲁斌兴奋不已,哪怕是200米的杀伤范围也已经把交火距离扩大了至少5倍以上!</p>
这个时代的排队枪毙战术,战列线步兵的推进大概和普通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p>
这意味着和拿着老式滑膛枪的敌人交战时,在进入敌方的射程之前至少有1分半钟的空窗期。</p>
这一分半钟意味着自己的部队至少可以打出6轮齐射!!!</p>
这还是只刻了4根膛线的半成品!</p>
要知道1864年5月9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用着伪线膛枪惠特沃斯步枪在900米外击杀了北军将领约翰·塞奇威克将军。</p>
而他也成为美国内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将军,他人生当中的最后一句话是:</p>
“你们这群饭桶,怕什么,看看南军的阵地离这里有多远,这么远的距离,就是放在这里一只大象,他们都打不中。”</p>
话音刚落,然后他就被爆头了……</p>
……</p>
要知道惠特沃斯步枪同样也是燧发前膛枪,结构上并不比M1663先进多少。</p>
而且他的膛线和子弹设计过于复杂导致装填困难、价格昂贵,完全是点错了科技树的一把枪。</p>
但其战绩可谓是妇孺皆知!</p>
其实作为单兵武器而言,不考虑其他标准,单拎射程比较的话,前膛装线膛枪的射程完全不逊色于后世的自动步枪!</p>
要知道,现代的主流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也就是400米内,哪怕比起一战时期的一票栓动步枪也大大不如。</p>
……</p>
———————————————</p>
得到实验数据之后,鲁斌回到车间,继续改进膛线的缠距和深度,增加膛线的数量到8根。</p>
挑选了一根质量最好的枪管,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才车出来一根完全体枪管,这已经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极限了。</p>
鲁斌迫不及待的带到靶场,果然!有效射程超过了500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