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大明世祖 > 第五十章习惯

第五十章习惯

朱辅煷虽然年幼时在北京待会几年,但早已经记不清了,唯独对于河内颇为熟悉。</p>

告别恋恋不舍的母妃,他启程去往海防港。</p>

在北上的路线中,最安全的自然是通过广西陆路而上,但太过于漫长,舟车劳顿让人难以接受。</p>

故而,他只能选择坐船去往广州,然后沿着海岸线不断北上至杭州,再通过运河直抵北京城。</p>

海防港的码头也是颇为热闹,令朱辅煷惊诧的是那些背货的力夫:</p>

赤裸着上半身,胯下仅仅是齐膝盖的短裤,脚上是一双草鞋,头上戴着草帽,肩膀上更是搭着一条半湿的毛巾。</p>

那晒得发黑的皮肤,矮驼的身躯,让人印象深刻。</p>

这番穿着,着实迥异与往常百姓。</p>

“我秦国再穷,也不至于没衣服穿吧?”</p>

“邸下,这是为了凉快!”陪同他一起北上的,自然陪读的。</p>

十六岁的少年穿着白衣,恭敬地解释着:“殿下仁德治国,但民间总是有贫有福,自然是得吃苦才行。”</p>

“不过,我秦国多年不曾有流民,百姓安居乐业,已然是有史以来少有的盛世了”</p>

“邸下乃是秦国日后的君主,应当效仿殿下施行仁政”</p>

“嗯!”朱辅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p>

在他心中,自己父王凭借一己之力重新为大明收回了安南,实乃是一等一的圣主。</p>

在码头走马观花了一阵子,他才坐上了船。</p>

数艘千料战舰护航,还有一艘规模达到三千料的大船作为旗舰,是世子所乘之船。</p>

“世子邸下,这艘船名为南宁号,是南洋水师旗下的主力舰,装有二十四门火炮,载有两百名水手”</p>

船长微微躬着身,介绍着这艘船的情况,脸上满是骄傲:“有南宁号在,保管无忧!”</p>

朱辅煷点点头。</p>

如此巨舰,倒是让人大开眼界。</p>

乘风破浪间,两日之间,就抵达了广州城。</p>

广州城的繁华,出乎了朱辅煷的意料。</p>

这是一座比河内还要大,人口还要多的城池。</p>

尤其是码头那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只,如同天上云彩一般多的船帆,让他记忆犹新。</p>

西夷,日本人,乃至于秦人,都在四处张望,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赚取金钱。</p>

偌大的码头,流淌着哗哗作响的金银,庸俗而又令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p>

如今的大明朝,是商人的时代,同时也是对金银追捧的时代,人们乐于谈论金钱,以赚钱多为荣。</p>

虽然耳边传来是各种难以听懂的杂语,但朱辅煷明白,这些人是国家的重要税收目标。</p>

到了杭州时,柔软的江南吴语,让朱辅煷感觉骨头都快酥了。</p>

同时,这里的富庶也让他大开眼界。</p>

街头巷尾,着锦衣的不少,同时着细麻,衣衫干净的普通人更不在少数。</p>

“白净!”</p>

这是他的第一印象。</p>

虽然他年岁不大,但却明白,只有干活少的人才不会被晒黑。</p>

白,是富贵的象征。</p>

“江南是大明第一富庶之地吧?”</p>

“邸下,是的!”白衣少年回答道,脸上满是仰慕和憧憬:</p>

“这里的百姓,即使是力夫,每天也能赚五六十文,隔三差五能吃上白米饭,拥有两三套衣服。”</p>

“更是可以送孩子去读书,考取功名。”</p>

“读书?有那么多的学校吗?”</p>

朱辅煷不解道。</p>

他从小就在河内城游玩,被老师教导,也曾耳闻过老师们对藩廷不重视,尤其是学校问题。</p>

河内五十万大城,社学不过五六余座,私塾也才十来座,二十所学校所招收的学童,顶多一千来人。</p>

“邸下,据说整个杭州府,虽说不是村村有社学,但每个乡镇必然是有社学的。”</p>

少年思量了一下,吐露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p>

“据闻,杭州府城治钱塘、仁和二县,有民约三十万,官方的社学约莫二十座,私塾三五十不等!”</p>

说着,他指着手中的邸报。</p>

朱辅煷一愣,他拿过来一瞧:“杭州府报!”</p>

“我只是听过大明公报?”</p>

“邸下,府报是最近两年出道,直接隶属于府衙,说的是一府之内的事,同时还有省报,是巡抚管理!”</p>

这时候,杭州通判则露出了笑容:</p>

“公报太大了,多以公文居多,故而新近几年就流行起了省报和府报,述说着百姓身边之事,倒是颇受欢迎!”</p>

杭州府报,自然得介绍府君的政绩了,文教是怎么也脱不开的一件事,仅次于赋税。</p>

朱辅煷来回翻阅了一遍,基本是公文、修河铺路的政事,哪里发灾,出现了什么案子等,以及文人趣事,名人事迹等。</p>

相较于公文,倒是有趣了些许。</p>

“去年我杭州府,就中了三十名举人,占了总数的三成,实乃浙江文风鼎盛之地!”</p>

通判炫耀着。</p>

朱辅煷则默然。</p>

藩国的进士,相当于大明的举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p>

但朱辅煷却不得不叹息。</p>

怕是倾秦国上下来杭州,怕也是考不过这群秀才们。</p>

逛了一圈后,世子歇息了一夜,翌日,直接启程北上。</p>

待他抵达北京时,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底,耗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p>

“孙儿叩见皇祖父!”</p>

十二岁的世子恭恭敬敬地给皇帝磕头,不敢有丝毫的逾矩。</p>

看着茁壮成长的孙子,朱谊汐一时间颇为感慨。</p>

这是他的长孙,承欢膝下两三年时间,如今依稀能看到其幼时的眉目,转眼时间就过去,怎能不让人感伤。</p>

他想起了自己。</p>

腰累了,腿脚也不利索了昔日一夜放纵多人打麻将活动,也是偶尔尝尝,没有以往的爽利和渴望。</p>

五十二了,不服老不行。</p>

“快起来吧!”</p>

朱谊汐眨了下眼睛,从回忆中苏醒,看着少年模样的孙儿,笑得和蔼可亲:</p>

“吾儿去了九年,今日一朝归来,倒是让祖父欢喜很了!”</p>

“坐,坐近些!”</p>

祖孙之间的情谊,莫名的浓厚许多。</p>

门冬子则看得分明,这是久别重逢之后的惊喜,也是因为皇孙的稀缺。</p>

太子殿下这些年极其努力,但这生下的两子却夭折了一人,还有一女儿。</p>

故而,太子都快三十了,膝下却仅有四子两女,可谓是子嗣稀薄。</p>

在京拢共不过五六位孙辈,怎能不亲近。</p>

再者说,这位长孙幼时可是皇帝亲眼见着长大的,有这层关系在,可谓是久别重逢。</p>

“秦王府还空着吧?”</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