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中央集权有利的。</p>
“湘国就按照次序给谭王吧!”</p>
朱谊汐随口吩咐着。</p>
相较于建设多年的湘国,领土更大,民众更多的暹罗,则是诱惑力更大。</p>
由此,如今的藩国数量,扩大到了三十一个。</p>
其中分为四部。</p>
北方草原二国:梁国(蒙古高原西部)、福国(蒙古高原东部)。</p>
西北六国:徐国、陈国、郑国,邢国,赵国,辽国。</p>
西南二国:雍国(尼泊尔)、曹国(拉达克)。</p>
后世北海道的越国。</p>
南洋地区二十国:</p>
半岛地区的秦国(安南)、卫国(高棉)、湘国(暹罗),蓟国(马六甲半岛),蔡王(泰国南部北大年地区)</p>
棉兰老岛的齐国。</p>
苏门答腊岛的霍国、申国、杞国,虢国。</p>
爪哇岛的东为邹国,西为六国。</p>
婆罗洲的北部为倪国、西部为岐国,南部为闽国。</p>
苏拉威四岛为项国。</p>
新几内亚岛为胡国、随国、谭王。</p>
后世的东帝汶为费国。</p>
可以说,将整个南洋占了个遍,可谓是声势浩大。</p>
但这一切的代价,则又是不可小觑的。</p>
朝廷在藩国司法花费,每年在五六百万左右,而内务府同样也有相同的支出。</p>
这也就罢了,三十国不断地建设,带走了大量的百姓迁徙。</p>
每年从本土南下的人口突破了五十万。</p>
福建在短短二十来年间,预计失去了三百万人,过了四十年了,总人口还没有突破八百万。</p>
两广地区也深受其害,人口不增反减,持续地进行人口流失。</p>
这也直接导致人口增长变缓,直到如今,人口还在两亿五千万,十六年时间只是增长了两千万,可谓是大刹车。</p>
仅仅是齐国,就迁徙近两百万移民。</p>
越国则达到百万。</p>
秦国也不甘落后,同样迁徙百万众。</p>
南洋二十国,迁徙千八百人跟玩似的,而且随着开发的持续,则又不断迁人,形成循环。</p>
普通的泥腿子也就罢了,但读书人的离去却让许多人心生忧虑。</p>
在大明只能为民,在外藩则是官,差距太大。</p>
礼部统计,每年童生以上的读书人口流失数量超过千人,许多县甚至连县吏也携家带口南下。</p>
这是自绍武以来最大的民间人口迁徙。</p>
由于南洋的持续开发,除了木材和粮食多样化,成本降低不少外,矿产资源也是持续输入大明。</p>
南洋地区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大明第二大贵金属进口地区,金、银的价格变低,而铜的价格在涨。</p>
没办法,用铜钱的人太多了。</p>
郑森小心翼翼道:“南洋总督督抚南海(巴达维亚)怕是力有所逮……”</p>
“你的意思?”</p>
“臣意分设新督,安抚藩国!”</p>
朱谊汐闻言,倒是没有立即言语,而是闭门养神,良久才道:</p>
“罢了,省得浪费人力物力,水师一分为二就不合适了……”</p>
“还是陛下考虑的周算,臣等思虑不周了!”郑森忙低头,心思百转。</p>
“南洋以镇抚、扶助、调理,而非管束,这点要牢记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