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越想越觉得应该就是这么一回事。</p>
“娘,我明白你的用意了,从今往后,我一定好好读书,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p>
不是……这孩子又在脑子里脑补了什么东西?</p>
她突然发现自家的孩子,好像还挺会脑补的。</p>
现在她什么都不用说,他们就已经在脑子里给自己安排好了人设。</p>
她本来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既然是林砚自己做的决定,那她肯定会去支持。</p>
要真是在铁匠方面做</p>
出点成绩来,其实也不差。</p>
毕竟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p>
林青山能靠着木工手艺挣钱,那林砚也未尝不可靠着打铁来挣钱。</p>
这世上又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p>
不过林砚愿意继续读书,也是一件好事。</p>
若是以后能和清隽一同在朝为官,他们兄弟二人也能互相帮帮忙。</p>
这一回,林砚似乎是来真的,一心一意的扑在书上,就连吃饭喝水的间隙,都不忘看书。</p>
而那些杂书,他更是亲手整理出来,全都交给了苏秀禾。</p>
“娘,从今往后,这些杂书,我都不看了,我一日不考中举人,我就一日不看,我一年不考中举人,那我就一年不看,这回我是来真的!”</p>
往日每每到这种时候,林砚总是很快会被新鲜的事情给吸引去了目光。</p>
这一次他拒绝了所有的诱惑,一心一意的只读圣贤书。</p>
这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p>
时光荏苒,过了两年的时间,林清隽就在自己所处的辖区干出了无数政绩。</p>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当初苏秀禾在群山县种植的旱稻,林清隽在自己的辖区大力推广之后,立刻缓解了当年的旱情。</p>
不仅没有遭到旱灾,反而还提高了粮食的产量。</p>
之后,林清隽又在</p>
自己的辖区将种两季粮食的法子再次推广开来,第一年,就收获了大成功。</p>
多年以来连年收不上来的赋税,今年不仅足额完成,甚至还将往年的亏空补上了不少!</p>
这知府之位,他满打满算才做了两年,就以光速再次回到京城。</p>
但苏秀禾得知此事时,林清隽已经拖家带口又回到京城之中。</p>
如此快的升迁速度,苏秀禾非但没有开心的感觉,心里反而有些发慌。</p>
林砚还有一年又要参加乡试,他在得知林清隽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升官了,更是大.大的激励到了他!</p>
巴城来报喜的时候,苏秀禾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p>
“夫人,你为何看起来并不是很高兴?”</p>
“这哪里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我倒是希望他能够在知府这位置上至少也做个五六年,七八年的,他就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被皇帝提携到京城做官,你不觉得,这事十分蹊跷吗?”</p>
“按常理来说,是不太可能,但有苏神医您这层关系在,终究还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皇帝若是想重用林清隽,随意找个合适的理由,就能让林清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京城。”</p>
说到这里,巴城没来由的心底也是一慌。</p>
“要这么说的话,皇上为何要这么做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