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过后,又下起了一场小雨,随着这场烟雨朦胧的细雨结束。</p>
空气清爽宜人,姚公亲自主持的小汴京诗会正式开始了。</p>
小汴京有两座久负盛名的寺庙,分别是感业寺和小相国寺。</p>
由于感业寺位于南乡,更适合踏青远游,小汴京诗会的地点选择了小相国寺。</p>
小相国寺靠近宁绸河,坐着游船只需要半炷香时间就能抵达,却有很多人已经提前几天住在了小相国寺的僧舍里。</p>
小汴京的商贾气息浓重,小汴京人张口闭口谈的话都是以银钱和买卖为主。</p>
唯有小相国寺是个例外,换做小汴京的其他寺庙,早就提高僧舍居住的银价了。</p>
小相国寺的僧舍始终不收任何银钱,也是极少主动给寒门读书人提供食宿的地方。</p>
不论是吃还是住,不要一分银钱,只不过需要读书人自食其力。</p>
小相国寺有自己的寺田,读书人们的吃喝要用自己的耕作来换。</p>
小相国寺位于一座小山的半山腰,山下是一座石牌楼,一位曾经在这里寄居的寒门读书人金榜题名之后,用俸禄给小相国寺修建的石牌楼。</p>
赵庆和贺双卿两人一起从潞绸马车里下来,结伴前行,当即就引起了很多秀才的注意。</p>
赵庆不出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名气,不会引起任何一名秀才的在意。</p>
只不过,由于他和贺双卿居住在同一屋檐下,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赵庆这个名字。</p>
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今天总算是看清楚了他的长相。</p>
只可惜这不是好名声,所有的秀才看向他的目光大多是不善,心想着以后在官场上碰见了他,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扶持。</p>
只是这些秀才们没想到的一件事,赵庆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已经不一样了,一个乡下来的穷书生,已经有了进入官场的可能。</p>
李永熙和十几名秀才站在小相国寺的门口,望着下方的山道,就等着赵庆过来了。</p>
为了避免赵庆在他们前面进入小相国寺,李永熙提前几天在小相国寺里守着了,最早一批进入这里的读书人之一。</p>
每日天不亮来到山寺门口等着,比起读书的时候还要勤勉,说上一句闻鸡起舞都不为过。</p>
如果不是他身上没有一身僧袍,旁人还以为他是山寺的知客僧。</p>
在李永熙和十几名秀才的翘首以待里,赵庆终于走来了,隔着很远都看见了他。</p>
倒不是李永熙的眼睛有多好,只是能够引起山道两旁秀才们注意的人,只有他和贺双卿了。</p>
更准确的说,是他沾了贺双卿的光彩。</p>
等到两人走到山寺门口,赵庆抬脚刚要进去,被李永熙等人给拦住了。</p>
赵庆皱了皱眉头,说出了一句粗鄙不堪的话:“好狗不挡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