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之内的内乱,不过是天下这场的大戏之中的一段插曲罢了,而重头戏却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南北对峙。</p>
燕国既定,魏国之前的战略得以实现,顺利地完成了对于中山国的三面包围。</p>
而伴随着燕国局势的平稳,魏国借由燕国进而进攻中山国的计划,也就顺势提上了议程。</p>
“报……”</p>
耳畔响起的禀报声,令身处军帐之中的魏军主将孙伯灵缓缓抬起头来。</p>
“何事?”顺手将手中的竹简放下,孙伯灵神情肃然地问道。</p>
下方的传令兵当即将携带的帛书取出,“启禀司马,安邑王上军令。”</p>
听到是来自安邑的军令,孙伯灵没有半点迟疑,当即命人取过军令。</p>
展开帛书只是略略看了一眼,一抹凝重突然出现在了孙伯灵脸上。</p>
“去,请公孙将军前来。”</p>
“喏。”</p>
不多久之后,穿过严密戒备的主将亲卫,犀首公孙衍见到了此刻站在一张地图前沉思的孙伯灵。</p>
“末将公孙衍,拜见司马。”</p>
“不必多礼。”眼见公孙衍到来,孙伯灵也不废话,当即将手中帛书递了过去,“安邑军令,你看看吧。”</p>
接过来,目光在其上不断游移,下一刻一道兴奋的声音在大帐之中响起。</p>
“启禀司马,末将以为王上、相国思虑周全,我军正当乘胜追击、一举攻入中山国。”</p>
孙伯灵听完公孙衍的建议轻轻点了点头,“那我军下一步应当如何行动,你来详细说一说。”</p>
“喏。”</p>
没有半点迟滞,公孙衍雷厉风行地来到了孙伯灵的身旁,“司马请看,燕国与中山国以易水为界,而武阳城则是双方国界之上的一座重镇。”</p>
“如今,武阳已入我手,粮草辎重齐备。我军完全可以以武阳为基进攻中山国。”</p>
公孙衍的手指顺势沿着地图向下,“攻取乐徐、孤城、左人等城邑后,中山都城灵寿将处于我军的兵锋之下。”</p>
“报……”</p>
正当公孙衍、孙伯灵二人筹谋接下来的中山战事之际,一道禀报声却又在两人耳畔响起。</p>
“启禀司马、公孙将军,……”</p>
原来是此前燕公答应攻打魏国、又因为孙伯灵所部进逼而被召回的两万大军已然顺利回返了燕国,如今正驻扎在地处燕国边境的高阳城内。</p>
对于如今已然从敌军转变为友军的孙伯灵所部而言,这支大军可是有些珊珊来迟了。</p>
如何安排这支燕国仅存的精锐,更是成为了摆在孙伯灵两人面前的一道有些棘手的问题。</p>
在听完来人的禀报之后,孙伯灵的视线看向公孙衍,“犀首以为应当如何安排这两万大军?”</p>
“末将以为这两万大军回来的正当其时。”公孙衍此刻的脸上满是兴奋之意,“司马应当向公子请求,令这两万大军与我军一道攻打中山国。”</p>
“其一,中山国力之强,比燕国超出许多。单单凭借我军如今的兵力,恐怕力有未逮。有这两万燕军从旁辅助,我军攻势将游刃有余。”</p>
“其二,这两万燕军的动向,代表的也是燕国的态度。若是两万燕军与我军一道攻打中山国,那天下人都会以为燕国已然彻底站在我大魏一边。”</p>
“其三……”</p>
话说到这第三个理由之时,公孙衍却是上前一步,将嘴凑到了孙伯灵的耳旁。</p>
“公子思虽然心向我大魏,但是燕国毕竟平定未久。若是有心之人与这两万大军勾连,趁着我军攻打中山国之际……”</p>
孙伯灵听着耳畔的声声话语,脸上的笑容却是越来越灿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