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宫里因为皇帝病重,春节的气氛一减再减,但皇帝毕竟还没有驾崩,太过安静委实晦气。</p>
太监们也看出皇帝想和儿子守岁的意愿,是以,子时前一刻钟,各色烟花就重新燃放了起来。</p>
非常漂亮。</p>
虽然后世的烟花更大更壮观,此时的却有大量烟气,可燃放的地点是紫禁城啊。</p>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的宏大建筑与缤纷灿烂的焰火交织,活着的帝王妃嫔、宫人太监,鲜活而真实地绽放着他们的生命。</p>
这是文艺作品永远无法复刻的真实,以生命与血汗凝结出的壮丽美景,怎能不让世外之人为之所夺?</p>
程丹若看了很久的烟花。</p>
然后,重归局中。</p>
拜年了。</p>
首先是田恭妃带着皇太子进去贺岁。皇长子这时倒是乖了不少,规规矩矩地按照奶娘和母亲的嘱咐:“恭贺父皇新春新岁,福禄万年。”</p>
“好。”皇帝嘴角含笑,递过一个红封。</p>
“谢父皇。”皇长子大声应。</p>
儿子中气十足,怎么看都是后继有人,皇帝说不出得欣慰:“好好。”</p>
田恭妃如释重负。</p>
接着是皇次子,由奶娘和珠儿抱着进去,代行了跪礼。烟花不比花炮响亮,皇次子蹙着淡色的眉毛,睡得不太安稳,嘟着嘴巴。</p>
虽然没有老大活泼伶俐,可想到这孩子是早产儿,却熬过了三个月,皇帝自然也觉得他有福气。</p>
脸上的胎记……说句大实话,像他这样膝下空虚的人,有什么资格嫌弃,又不是儿子多得没地方养了。</p>
活着就好。</p>
他道:“何家罪孽深重,不可饶恕,可娴嫔侍奉朕尽心尽力,今复她位份,二郎住承华宫也安心些。”</p>
“多谢陛下开恩。”珠儿感激涕零,声音都哽咽了。</p>
“尔等好生照看齐王。”皇帝吩咐了句,示意她们下去。</p>
第三轮是淑妃和二公主。</p>
“父皇新春万禧。”二公主规规矩矩地叩头拜倒。</p>
皇帝点点头:“善德,你自小听话懂事,如今嫁了人,不可倚仗公主身份,要与驸马好好相处,孝顺公婆,听你母妃的话。”</p>
“是。”二公主不似荣安,即便同样锦衣玉食,却没有养成骄纵的脾气,知书达理,安分不惹事。</p>
淑妃朝女儿使了个眼色。</p>
二公主便道:“还要向父皇报喜,女儿进宫前请了大夫,说是有一个多月的身孕了。”</p>
“当真?”皇帝果然惊喜。</p>
荣安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两个儿子都还小,没想到善德居然有了身孕。</p>
他要做外公了。</p>
“赏。”皇帝立即道,“从库房里挑些好的药材,朕记得你喜欢珊瑚,把南海进贡来的珊瑚树送到公主府去,再找些贡缎给孩子做襁褓。”</p>
“谢父皇。”二公主笑道,“女儿也替您的外孙谢您的赏。”</p>
“你们好好的,朕也就放心了。”皇帝漆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淑妃,你把善德教得很好,大伴,将朕库房里的琉璃枕屏送到咸福宫。”</p>
淑妃的唇角微微扬起:“谢陛下赏。”</p>
皇帝摆摆手,母女俩恭恭敬敬地告退了。</p>
时候不早,石太监正要请皇帝歇息,忽听他道:“让三郎夫妇过来,也给朕磕个头。”</p>
纵然知道他们夫妻受宠,石太监此时听见这话,依旧暗暗惊诧,忙应下:“奴婢遵旨。”</p>
亲自出去请了谢玄英和程丹若过来。</p>
他们俩……也很意外,但立马规规矩矩拜倒,套话张口就来:“微臣/臣妇拜见陛下,恭诣圣人履端之节,吉庆靡他。”</p>
“好。”皇帝强撑住摇摇欲坠的精神,仔细打量他们。</p>
谢玄英是他看着长大的,品性好,学问也做得好,难得的是出仕多年,忠心未曾改。他就如同自己希望的那样,成为了难得的忠臣良将。</p>
可惜他时日无多,否则能有一个这样的爱将良臣,怎么都能做出一番伟业。</p>
现在,只能把这个最忠心的臣子留给自己的儿子了。</p>
“三郎,朕给你取字清臣,你明白朕的苦心吗?”他问。</p>
谢玄英眼眶微红:“臣明白,愿为陛下效死。”</p>
“你要好好辅佐大郎。”皇帝嘱咐,“大夏立国百余年,百姓修生养息,繁衍人口,人多了,心也就杂了,近十年来,西北蒙古为患,女真死而不僵,东瀛西洋骚扰频繁,南洋诸国亦有不臣之心,西南归心的也渐渐少了。大郎年幼,主少国疑,怕是少不了一番动乱。”</p>
谢玄英道:“臣必竭尽全力护佑太子殿下。”</p>
“杨奇山是有本事的,可十年之后,”皇帝缓缓道,“该帮大郎的时候,你要帮他。”</p>
谢玄英完全明白皇帝的意思。</p>
杨首辅能帮皇长子度过继位时的风雨,可等到新帝长大,他还没到致仕之时,这位重权在握的老臣,就将成为新帝的障碍。</p>
皇帝留着他,就是要他为太子撑腰,扫清障碍。</p>
“臣明白。”他低声承诺。</p>
皇帝欣慰地点了点头,又看向程丹若。</p>
“程氏。”</p>
“臣妇在。”</p>
“朕之前对你说的话,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皇帝死死盯住她,“大郎二郎都年幼,你要护持教养他们,保他们太平无事。”</p>
程丹若道:“是。”</p>
“朕已下旨,如有不测,令盛还之陪葬。”他道。</p>
程丹若心领神会:“盛院使失责,自该重惩,臣妇一定告知诸位大人,将盛院使压入大牢,以待秋决。”</p>
然后,待新帝登基特赦,盛院使自然拼死报答。</p>
皇帝见她明白,心中忽得一松,强行屏住的精神随之消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