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松说,“空军已经正式提出指标参数要求了。”‘’</p>
无奈地笑了笑,宋文松看向刘向,说,“原型机还没首飞,他们就想着改进型号应该具备什么能力了。”</p>
语气中是很无奈的。</p>
10号工程进行得很艰难,艰难到什么程度,宋文松等人一度要拿出自己的工资来进行研发,全世界哪个国家有这种事情,唯独华夏。</p>
距离成功只差一步,空军看到希望了,挤出一笔钱,10号工程暂时不用为经费担心了,又有领导人的关注,但是,空军的钱是不好拿的,人家花了几年的时间分析总结了海湾战争,确定了未来要装备什么样的战斗机,紧接着就向611所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p>
宋文松总师今年已经6是世界第一的。</p>
为了应对这种现实威胁,歼-8虽然是高空高速战机,但是已经落后了,急需一种第三代战斗机来应对这样的威胁。</p>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进入90年代后,海湾战争爆发了,一场战争打醒了全世界人,彻底改变了传统战争的形式,定义了现代战争的形式。</p>
在这种情况下,10号工程此前的一些设计指标不是落后了,而是性能过剩!</p>
用不了那么高的最大速度!</p>
短板也露出来了,作为第三代战斗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换言之,要具备使用对地攻击武器的能力。此前10号工程的所有设计都是围绕空战展开的。</p>
姚远说,“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美国佬的路子走,咱们有咱们的国情。因此我认为应当保留歼-10的空战能力,可以通过改进气动布局保持瞬盘性能和加速性能,通过搭载先进航电系统获得对地打击能力,甚至对海打击能力。宋总,您是气动布局这块的权威。”</p>
宋文松和刘向对视一眼,前者说道,“你说得没错,还是要从国情出发。美国空军的战机体系很完整,他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咱们不行,必须要优先搞出部队最继续的战机。”</p>
宋总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搞出了歼-10“争气机”,他对现代空战有非常独到的理解,一些理念比美国空军专家的还要超前一些。他是非常务实的科学家,不会为了纸面上的优秀指标而不考虑实际需要。</p>
其实,苏联人早就对现代空战形式会发生转变有所察觉了,所以他们在设计苏-27的时候,放弃了高空高速的设计,转而全力提升机动性,做到了极致,于是说了全球机动性最好的重型战斗机。</p>
因为有着极其辽阔的国土面积,苏联人把苏-27的最大航程也做大了极致,早期型号居然达到了3750公里,后续的改进甚至达到了4000公里,后来更是在后续的改型上加装了受油管。</p>
最恐怖的是,苏联人赋予了苏-27极其强大的改装改进能力,与其说这是一款优秀的重型战斗机,不如说这是一款优秀的重型战斗机平台,在此基础上苏联人发展了一系列后续机型,苏-30、苏-33、苏-34、苏-35……</p>
苏联解体二十年后,俄罗斯人还能依靠出口这款战机赚取数百亿美元,侧面证明了这款战机的成功。</p>
宋文松是仔细研究过苏-27的研发过程的,他不但想到了把歼-10做成一个家族,还想到了未来的外贸。</p>
军机出口走向世界,这是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具备的能力。</p>
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就免不了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了。</p>
而姚远提出的建议,高度契合了宋文松的个人想法,这是让他感到惊讶的。</p>
姚远转而对刘向说,“刘院士,我想抽掉100名技术人员加强al-31f国产化项目组的力量,不知道程序上能不能通过?”</p>
“哦?科研人员吗?”刘向顿时坐直了,来了兴趣。</p>
姚远微微点头,道,“大部分是参与过al-31发动机研制工作的,有一部分是非常有经验的工人。”</p>
“外籍专家?”刘向马上回过神来。</p>
姚远再一次点头,“是的,有一部分早就是春风科学院的员工了,有一部分是这两年招募的,还有一部分是在欧洲招募的,我检查过他们的水平,应该能够发挥作用。”</p>
“好好好,再好不过。”刘向连连点头,“程序没问题,我们本来就是和春风科学院联合研制,你们加强力量是好事。”</p>
姚远说,“另外,我想再立一个项目,搞能够超音速巡航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p>
刘向心里一惊,宋文松也是如此,拧着眉头看着姚远。</p>
姚远摊了摊手,说,“钟主任告诉我了,611所已经立项研究第四代战斗机了,超音速巡航的大推力发动机是四代机必备的核心部件。四代机的特征是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能力、超强态势感应能力,这些春风科学院五年前就在做跟踪研究了,有了一些成果。”</p>
四代机是什么时候立项的,这是绝密。</p>
不过姚远说是钟卫国告诉他的,二人也就不怀疑了,他们都知道姚远和部队的关系很密切。</p>
那就没有什么疑虑了,三人就这个问题详细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