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就放下了汇报材料,显然,他并不太关心海沧基地的建设情况,这些事情已经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了。</p>
李岩也知道,姚远退居二线不是形式上的,他是真的把那些繁杂的业务交了出去。</p>
而且,姚远从这里经过,李岩要和他谈的也不是海沧基地的事,而是军事装备发展的事情,主要是引进和出口。</p>
谈了一会儿闲话之后,李岩拿出了一份产品介绍。</p>
对什么都兴趣泛泛的铁锋看了之后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了。</p>
那是一份“基洛”级常规潜艇的产品介绍书,是中文版本的,显然是经过翻译的。</p>
“海军想买几条这种潜艇,你对俄罗斯的情况比较了解,想听听你的意见。”李岩说。</p>
姚远仔细看了看,发现是615型的,便说,“这个潜艇还有一个型号是817型,比615型更先进。”</p>
“哦,有这事?”李岩一愣,显然他并不知道这个情况。</p>
姚远说,“817型的噪音更低,而且搭载了潜空导弹系统,是基洛级里面技术水平最高的。俄罗斯人明显是在坑人,把技术水平已经落后的615型推荐给海军。”</p>
“幸亏找你了,不然我们还真不知道这里面有这个情况,都以为基洛级就一种艇。”李岩有些后怕。</p>
姚远指了指产品介绍,道,“要买就肯定要买817型,要求他们进行技术转让,买六条的话,起码要有三条自己来建造,俄罗斯人提供技术和指导。”</p>
“这个倒是达成共识了,和引进苏两七一样,买他们的飞机,买他们的生产线,技术随生产线进行转移,不过俄罗斯人大概率会限制我们的生产数量。比如苏两七,我们只能生产一百五十架,这是远远不够的。”李岩说。</p>
姚远笑道,“吃透了技术之后搞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型号,我们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p>
“是要这么做。”李岩笑道。</p>
只要是自己用的,就不会违反协议,生产多少架其实都没有问题的。后世也是如此,沈飞厂基于苏-27发展出来的歼-11、歼-16都是自用的,从来没有出口过,因为有合约限制。</p>
但歼-10就不同了,不存在这些限制,因此歼-10就有了外贸型号,第一个客户就是巴铁。..</p>
华夏海军对潜艇情有独钟,在水面舰艇实力安全不够看的年代里,华夏海军唯一能够对美国海军形成威慑的便只有潜艇部队。</p>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役的潜艇已经落后了,甚至有一个型号被西方媒体嘲讽为“开出港口的时候就能被千里之外的美军舰队听到噪音”。</p>
现在航母这块已经起步了,华夏海军能够在五年之内拥有两艘航母,海军便把目光落在了数量庞大但性能全面落后的潜艇部队上。</p>
要进行更新换代了。</p>
靠自己搞是来不及了,要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走引进这条路子,通过购买成品迅速提升潜艇部队的作战能力,然后通过吃透引进的技术造出自己的国产型号来。</p>
姚远说,“噪音是潜艇发挥作战能力最大的敌人,潜艇航行时的噪音主要来自螺旋桨,这方面可以和春风科学院合作,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来制造螺旋桨。”</p>
“你不说我也要请你帮忙。”李岩笑道。</p>
姚远点了点头,道,“让船厂直接和詹成贵联系就行了,国防军事装备这块,春风科学院那边永远是无条件提供帮助。”</p>
李岩也没矫情地说一些感谢之类的话,他很了解姚远,和钟卫国一样,事实上军方的领导对姚远的评价是居功至伟的。</p>
“粤省要修高速铁路到鹭岛,我在想,是不是应该从海沧基地修一条支线。”李岩思考着说。</p>
新兴集团很厉害,他们可以决定修建专用铁路,铁道部只能签字盖章批准。海沧基地已经修成了一条专用铁路,是从来运输建设所需要的物资的。</p>
姚远说,“当然是好事,这就靠你们新兴集团去申请了。海沧基地全面投产之后,这里会形成一个常住人口五万人的城市,而且大多是需要和外界进行频繁交流的,建设高速客运铁路很有必要。”</p>
“这个事我好好想想应该怎么操作,铁道部不太好说话。”李岩说。</p>
姚远微微点头,“海沧基地从最大的合资项目变成了国内独资项目,政治意义上没那么重要了,铁道部不给面子是很有可能的。把石化集团拉上,再找找其他关系,一起向铁道部施压,一百多公里的高速铁路,应该不难申请下来。”</p>
“我们想到一块去了,我已经和石化集团沟通过了,不过粤省那边需要你帮忙。”李岩说。</p>
姚远说,“你直接和肖总联系就行了。”</p>
得到姚远的首肯,李岩就放心了。他当然可以不经过姚远直接和肖家炳联系,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始终是要和姚远打个招呼的,他这是尊重姚远。</p>
姚远却不在意这些。</p>
高铁谈判这事要不是关系到国家基干交通网络的安全,他都是不想参合进去的,既然决定退下来了,那就要有退下来的样子,否则肖家炳那边的工作很难开展。</p>
过多地干涉,会让底下人产生一个问题,到底要听谁的?</p>
这便是姚远不等高铁谈判有结果就启程离开深市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