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旺红着眼睛,把东南抗倭的事情说了一遍。</p>
原来,他是福州人。</p>
一个儿子在老家继承了祖业,也是当地铁匠行当的把头。</p>
不久前,他儿子接到了当地驻军的一个任务,就是研制出一把与倭寇一样结实耐用的刀器。</p>
当地守军抗倭不利,吃亏就在刀兵上。</p>
倭寇的刀乃是百炼钢制成,坚实耐用,韧性极大,削铁如泥。</p>
咱们的刀兵碰到倭寇,通常对砍一下就被劈成两半,在武器上不占任何优势。</p>
慢慢的,官兵心里就有了阴影。</p>
上阵不敢硬拼,甚至畏战不出。</p>
所以,当地的驻军召集各处的工匠,想要打造出与倭寇一样的刀来。</p>
倭寇一路烧杀抢掠,祸害东南沿海一带。</p>
大家也早就想为抗倭出一份力气,所以一直都在寻找锻造钢铁的办法。</p>
杨兴旺也是跟徒弟们研制了一两个月,一点的进展都没有。</p>
没想到,在萧景炎这里看到了希望。</p>
“原来是这样!”</p>
萧景炎闻言,当场表示道,“杨把头,你放心。这次要是咱们炼钢成功,我会把技艺无偿分享给你,也算是为了抗倭大业分担一份力气。”</p>
“皇子大气啊!”</p>
杨兴旺又给他跪在了地上,激动的哭喊了出来,“老朽代东南沿海的百姓,谢过皇子的大恩了。”</p>
“你先别激动,能不能成功还是两说呢!”</p>
萧景炎扶起了他,没有把话说满。</p>
但是杨兴旺显然干劲十足,对成功充满了期待。</p>
不管萧景炎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p>
最后与其他工匠沟通了下,按照流程先用陶土和泥堆砌起了高炉。</p>
福伯把景园的所有奴仆都叫过来帮忙,足有上百人开始在后院忙碌了起来。</p>
萧景炎则是铸造铜钟的工匠,商讨起了另一件大杀器的铸造法子。</p>
这就是火炮。</p>
说是炮,因为条件限制,萧景炎的要求其实就是造出一个大号的喷子。</p>
只要能承受住火药爆炸的威力,把铁砂和铁球喷出去就行。</p>
不需要多大的精度,还有射程。</p>
铸造火炮,最关键的一个法子就是失蜡法。</p>
就是用蜡做模具,在外面覆盖上砂土。</p>
然后在里面浇灌上铁浆或者是铜浆,把蜡融化掉后,就得到了想要的器型。</p>
这一法子,铸造铜钟,铜鼎的工匠早已掌握。</p>
不过,这都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技艺,一般不会传给外人知道。</p>
当萧景炎说出这个工艺后,两个铜匠都听的目瞪口呆,不知道萧景炎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技艺。</p>
萧景炎把火炮的图纸给他们讲解了一番,其实就是一个收缩版的铜钟。</p>
一头细,一头粗。</p>
后面留有一个引信孔,火炮上面还留有两耳,用来固定在架子的上面。</p>
萧景炎一说,他们就明白。</p>
他们答应给萧景炎制造这个东西,只是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不让萧景炎把失蜡法透露出去。</p>
萧景炎答应了他们。</p>
还许诺,以后到泽州站稳脚跟。会高薪聘请他们过去当师傅,专门制造这种东西。</p>
他没说是武器,只说是鸣金敲钟用的。</p>
双方沟通好后,萧景炎找来泥瓦匠,把高炉的建造细节又沟通了一下。</p>
高炉两旁有吹氧口,</p>
到时候,钢水会从出料口流入模具里面。</p>
一切交代完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p>
萧景炎的时间不多,让大家分成两班人马连续不断地工作。</p>
工钱不用说,他许诺每人每天一两银子。</p>
把头,工匠师傅三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