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栽圳忽然又有了感觉。</p>
“好姐姐!美姐姐!坏姐姐!好人!临走前,再便宜弟弟一回吧!”</p>
“王爷,哦,坏弟弟,你怎么说来就来呀,啊嗯......”</p>
上晌,朱栽圳终于送走了哪儿都翘的王翠翘。王翠翘走的时候志得意满,还以为自己用身子为丈夫谋了一个好前程呢。</p>
朱栽圳凝视着王翠翘离去的背影,心中暗笑:徐海啊徐海,你这一回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两个月后,等着吧,我会让你为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p>
他之所以将“发军饷”的承诺日期定在两个月后,是因为戚家军编练需要两个月!</p>
午时,朱栽圳无精打采的在书房与胡宗宪、王国光等人议事。看他劳累过度的神色,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昨夜挖了个菜窖呢。</p>
胡宗宪道:“王爷,咱们已经击败了井上八郎,稳住了汪直,我现在担心徐海。”</p>
朱栽圳笑道:“不必担心。两个月内,徐海那边不会有任何动作。哦对了,两个月之后,我会将借你的官服还给你。”</p>
胡宗宪心中敬佩:景川王不管干什么都胸有成竹。他绝对是个成大事的人!他真是高深莫测啊!</p>
王国光道:“有一件事,臣不知该不该禀报王爷。”</p>
朱栽圳问:“哦?什么事尽管讲。”</p>
王国光道:“钱塘江大潮三日后就来了。江南的士子们有个习俗,每逢钱塘江大潮,都要在江边摆下‘江文会’,填词、作诗分个胜负。</p>
上回王爷所作《满江红·精忠报国》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士子们对您的才情、胸襟佩服得五体投地。</p>
他们派了一个人来藩台衙门找到了我,希望王爷参加今年的江文会。”</p>
胡宗宪道:“士子们胡闹!王爷日理万机,办的都是军国大事。哪里有功夫跟他们作什么诗、填什么词?”</p>
朱栽圳却摆了摆手,打断了胡宗宪。</p>
他心想:不管哪个朝代,读书人都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何不借着江文会这个契机,尽收江南士子之心?</p>
朱栽圳道:“告诉那些士子,今年的江文会我一定会参加。”</p>
三日之后,钱塘江边。</p>
江南士子们听闻写出《满江红·精忠报国》的景川王亲临江文会,他们早早就来到了江边等候,准备一睹景川王的真容。</p>
自古就是文人相轻。上千士子个个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孤傲的很。每次江文会都因谁的诗词更胜一筹吵得不可开交。</p>
这一回,他们干脆请来了泰州学派大儒,四十岁的阳明心学传人何心隐做评判。</p>
终于,朱栽圳的王驾来到了江畔。他今天没有穿王袍,而是头戴方巾,一袭白衣,一副读书人的打扮。</p>
何心隐上前拱手道:“学生泰州何心隐,见过王爷!”</p>
朱栽圳听到这个名字心头一动:泰州何心隐?阳明先生的传人何心隐?</p>
这可是明代思想解放的先驱啊!</p>
在正史之中,他的“心即是理”思想,严重撼动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为靠着程朱理学进入仕途的天下官员所不容。最终被官府找了个理由乱棍打死!</p>
要在大明做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必须先搞思想解放!</p>
我得让此人成为我的帮手!今日就是个好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