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饱读史书的。沙丘之变、玄武门之变你应该都晓得。</p>
咱不说远的,就说本朝的夺门之变。亲兄弟又如何?</p>
再近点,朕跟你三伯当年,也是因争权反目。</p>
父子兄弟尚且如此,何况外公和外孙?”</p>
太子若有所思:“父皇说得对。”</p>
朱载圳又道:“杨家的门生故吏遍及朝野、军中。徐渭就不同了。此人在朝中、军中根基并不深。</p>
陆军也只有交给他去管,朕才放心。</p>
你曾外祖父临终前的那些遗言,怎么说呢。三分是为了你。七分则是为了杨家。”</p>
太子道:“父皇,儿臣还是年轻。思虑不及您周全。”</p>
朱载圳道:“科学院新从不列颠挖来了一位青年哲学家,名叫培根。我跟他有几夜长谈。</p>
他根据我所说的,写了一本《辩证论》。你要好好读,好好学。</p>
以后看人、看事,都要辩证着去看。</p>
世上的人,没有非黑即白。看上去无私的人,其实也有私。”</p>
这些年,大明一直在欧罗巴各国挖人才。</p>
正史中的大哲学家、实验科学创始人、归纳法创始人、逻辑学先驱弗朗西斯·培根,就被大明挖到了京城。</p>
为了让培根铁了心在大明安家,朱载圳一次就赐了十个美得冒泡的欧罗巴少女给他当侍女。</p>
培根时年二十三,血气方刚。自然是夜夜做新郎,乐不思蜀,不对,乐不思英。</p>
两天之后,戚家。</p>
戚家“四虎”,正在饭厅中喝酒。</p>
戚继光的这四个儿子,现在都是赫赫有名的明军悍将。</p>
老大、老二经历过血腥的西域罗布绰尔会战。</p>
老三、老四,则参加过高加索轮战。</p>
这十年来,他们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军中高位。</p>
老大戚祚国怒道:“昨日早朝,都怪太子多嘴。不然陆军部尚书就是爹的了!”</p>
戚安国道:“谁说不是呢!陆军袍泽,有谁不支持咱爹当尚书?</p>
骑兵副司令俞咨皋前几天还跟我说呢,等爹的尚书任命下来,他要来送贺礼。”</p>
戚昌国道:“太子那天的确是多嘴。引得大臣们围攻咱们戚家。</p>
咱们戚家是个个身居高位。可咱们的高位,是用血、汉换来的!不是靠裙带得来的!”</p>
戚报国小声说:“还是塘沽王仁义啊。爹没当上尚书,他昨儿请我喝了一顿酒,好一顿劝导我,让我看开些。”</p>
戚祚国道:“那是!贤王就是贤王!再看看咱们那位木木呆呆的太子。唉。”</p>
就在此时,一个洪亮的女人声音响起:“都给我闭上你们的臭嘴!”</p>
身穿上将礼服的戚夫人走了进来。</p>
戚夫人呵斥四个儿子:“你们给我记好了。太子是储君,未来的皇帝。</p>
咱们戚继光满门忠烈,世代簪缨。既要忠于皇上,更要忠于太子!</p>
塘沽王再贤能,也只是你们的朋友。不是你们的主公!</p>
你们的主公只有两位!一是皇上,二是太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