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p>
七月十二日。</p>
松锦之战明清双方主力交锋的第十八天。</p>
河南,开封府。</p>
郾城。</p>
郾城地处开封府西南,已经位于河南中部。</p>
自十二年初,杞县民变,万民军兵起之后。</p>
郾城四周常常能见兵戈战事,甚至几度遭遇乱军围城。</p>
城内百姓官兵彼此扶持,齐心协力终是守下了城池,未使郾城沦陷。</p>
不过自从十三年,汉中军兵进开封之后,兵祸也为之休止。</p>
但是现如今,战乱又起,兵祸再现。</p>
前些时日,北面的临颍县内闹出了一桩祸事。</p>
这些年来,光景不好,虽然没有蝗灾,旱灾稍微缓解了一些。</p>
收成虽然比起去年好了一点,但是朝廷今年又再度加派,如此哪里还能交出更多的钱粮?</p>
要是真把钱粮如数交上,只怕是一家老小都难以活过这个冬天。</p>
乡下村里为了求活度日,卖儿卖女者数不胜数。</p>
这样的事情,就在郾城发生了不少。</p>
往常大户人家,这个时候常常趁机低买高卖,占田占地,买奴收婢。</p>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今年那些大户地主开的价格高了不少,甚至态度也很缓和,有商有量了起来。</p>
很多地方,甚至地主大户还自发的捐献钱粮,施粥放粮。</p>
虽然不多,但是好歹也能缓解一时之急。</p>
那些地主大户也没有了往常盛气凌人。</p>
市井乡邻之间有传闻。</p>
这些大户人家之所以态度转变,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如今在南直隶闹得沸沸扬扬的万民军。</p>
万民军打破城池,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把城中的大户地主,官绅士人都抓起来,公开审问。</p>
若是恶贯满盈,横行乡里的,尽数诛杀。</p>
若是乐善好施,与邻为善的,只是没收一部分的财产,其余的仍然交还。</p>
就是毁誉参半,好歹也是保全族人性命。</p>
不少的百姓也因此感念起了万民军。</p>
临颍县的祸事,还是祸在了催收上。</p>
听说朝廷又在用兵,辽东的建奴又打了过来。</p>
朝廷调集九边的精锐尽数援辽,和建奴打的难分难解。</p>
如今传来的消息,官兵在前线可以说是打出了气势,捷报确实传来了不少。</p>
但是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好。</p>
并不是朝廷打胜了仗不好。</p>
而是朝廷打仗不好。</p>
战事一起,朝廷又要加派。</p>
年年加派,月月催收,哪家哪户能够支撑的下去啊。</p>
中产之家成了贫穷之家,贫穷之家成了困苦之家,穷困潦倒,难以为继。</p>
只能是背井离乡,逃亡他地苟且讨生。</p>
故土难离,人离乡贱啊。</p>
临颍县内闹出的那一桩祸事,就是祸在了催收之上。</p>
催收的衙役收不到税,便要被上官责罚。</p>
在连番催促之后不能将税赋手上,催收的衙役大为恼怒,当下锁拿了几家作为典型想要返回县衙交差。</p>
但是在离去的路上却被其亲友族人挡住,不肯放他们离去。</p>
衙役们大为火光,与这些挡路的人吵嚷了起来。</p>
推搡之间,不知道谁提了一句李岩,说了信王万民军云云。</p>
场面为之一静,衙役们当即色变,也顾不得人犯,拔腿就跑。</p>
眼见衙役们变了颜色直接逃走,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p>
但是有人在人群之中大喊了一声这些衙役怕是要去县衙禀报,一下惊醒了众人。</p>
众人手忙脚乱之间想要制住逃走的衙役们。</p>
混乱之中衙役们反击的时候场面见了血,场面便变得不可控制起来。</p>
等到在场的众人清醒下来,几名衙役已经没了呼吸。</p>
打死了县中的衙役,事情自然也就大了。</p>
连番催缴,本就使得众人心中有怨恨。</p>
眼下见打死了衙役,众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几名有威望的头人引领之下。</p>
一场民变,就此爆发。</p>
这一场沸沸扬扬的民变,在数日之间席卷数个铺镇,从数百人变成数千人,又从数千人变成现在的数万人。</p>
从原本的临颍一县,发展到席卷三府十余城,一共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p>
甚至于,就在数日之前,民变的队伍甚至攻陷了临颍县城。</p>
临颍县的县令在县衙之中自尽而死,城中大户几乎尽皆被屠戮。</p>
民变队伍之中有一人,名为孙启运。</p>
孙启运原是巡检司的弓手,仗义疏财,伸张不平,为气任侠,有名于当地。</p>
民变起后,孙启运受众人所推作为首领。</p>
孙启运成为首领,领兵盘踞临颍县西的深山里。</p>
令下诸路兵马,与万民军一样打出了均田免粮的旗帜。</p>
而后又挑选精壮,整训各路民变兵马。</p>
同时号令诸军,不得劫掠财物,严禁残害百姓,违者必处以极刑。</p>
对外曰:我等此番聚众而起,只为求活,予号令严肃,贫苦百姓秋毫无犯。</p>
时人称其为乞活军。</p>
郾城的北郊。</p>
官道之上断断续续有着不少向南逃难的百姓。</p>
乞活军在北面的临颍弄到的沸沸扬扬。</p>
虽说乞活军说是秋毫无犯,但是很多人也不敢把身家性命全都放在别人的空口白话身上。</p>
而且最重要的是,乞活军就算真的秋毫无犯,但是进剿的官兵可是难保秋毫无犯。</p>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p>
这些逃难的百姓们,大多是抱团而行。</p>
他们基本都是同宗同族,乡里乡亲。</p>
青壮们手持着刀枪棍棒护在外面,老弱妇孺都居于中央,或乘车,或走路。</p>
众人的脸上皆有菜色,面无表情,眼神黯淡无光,走路慢慢吞吞,显得有气无力。</p>
不过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多久。</p>
正在官道之上行进的众人,感觉到地面正在开始微微颤抖。</p>
有人向着远方眺望而去,只见一道黑线正从地面线的尽头快速的蔓延而来。</p>
“有兵马来了!”</p>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官道之上一众逃难的百姓皆是慌了心神,当下都向着官道外面逃去。</p>
一部分人向着郾城县城逃去,另外一部分则是四散奔逃,只求远离官道。</p>
但是郾城县城自然是大门紧闭不肯放任任何人进城。</p>
哪怕是城下的人声泪俱下也无济于事。</p>
自民变起始以来,很多的城池就是因为放了难民进城,里面混了间隙,就此被打破城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