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终明一朝 > 第69章 突击弩试验(中)

第69章 突击弩试验(中)

到了小校场,刘总旗吩咐兵丁将箭靶设在了八十步的位置,将之前射出的弩箭装好,连续射了六箭出去。</p>

“四中!”远处的兵丁跑回来说道。</p>

“嘶……”刘总旗吸了一口冷气,八十步依然能四中上靶,这绝对不是八力弩能做到了,这弩怕是要有十几力乃至二十力了。</p>

明朝时十力为一石,但此时的两石与宋朝时换算并不相同,差不多是宋代三石的力度。要知道,宋朝开三石弩以上,是要靠脚环蹬踏才能勉强上弦的。</p>

刘总旗皱着眉头看向唐文郎,唐文郎则皱着眉头看向两个作头。</p>

“唐大使恕罪,属下实在是找不到能拉十力弓的人,所以这弩也便没试弓力,只是找了个力大的,能上弦便好了。”木作有些心虚地说道。</p>

“呃,唐大使恕罪,您说这弩能射重箭的,这弩实在太重,属下怕箭轻伤弩,便将箭加了几钱。”铜作也拱手说道。</p>

靠,二十力,加重箭,你当这是弩还是床弩呀!这已经可以与传说中的神臂弩相比了,而由于宋朝的计量单位普遍较虚,所以估计这弩比神臂弩威力更大。</p>

但是箭重不意味着就好,它确实能够提高动能转化,加强百米左右的射击精度,但是对于远程来说,轨道下坠太快,抛射距离近,这在大规模集团作战时是致命的缺点。</p>

但,这弩叫做突击弩,无论是从制作工艺、花费,还是从使用上看,它都根本不是用于大集团军作战的,实在是花不起这么多钱呀。</p>

唐文郎对于它的定位,实际上就是步兵精锐部队及斥候部队的威慑性武器,在敌方箭矢无法有效穿透我方盔甲的情况下,精准、快速射杀对方个别重甲将士。更何况,二十力,即使重箭抛射,也要比一般军士用的五力、六力弓要远呀!</p>

果然,刘总旗试了一下抛射,远可达一百五十步。</p>

这已经和“远可到,将弁百六十步、军士百二十步”的考核标准差不多了。</p>

而洪武六年,弩的标准则是“彀弩以十二矢之五,远可到,蹶张八十步,划车一百五十步。近可中,蹶张四十步,划车六十步。”要知道,蹶张才是常用的弩,而划车是六人同挽的床弩。</p>

“唐大使,你这弩……”刘总旗啧着舌说道。“你这弩,可真称得上是神弩呀!”想了半天,刘总旗也没想出什么好的词汇来形容,最后只能这么夸道。</p>

“刘总旗过誉了,不过这弩所费颇巨,怕是难以多制呀!”唐文郎如实说道。</p>

看着刘总旗还在愣神,唐文郎便又将改好的冲锋弩交给了刘总旗,并教会了他使用快拆的方法。</p>

刚刚试的时候,唐文郎对于快拆还是很不满意,主要是螺纹。这螺纹似乎是那铜匠在一个铜棒上用手一点一点削出来的,也怪不得他,现在没有机床,根本没办法做精密的螺纹加工,这种粗制的螺纹,他估计也从来没有见过。</p>

所以唐文郎想了想,在军器局的时候,便跟铜匠商量了一下,将快拆系统的螺纹取消掉,加大偏心轮的大小,这样也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工序上简单了许多。</p>

为了安装方便,唐文郎还在弓上以及弩台上都画上了安装位置。</p>

看着刘总旗以及其他兵士在指导下进行着装弩台、穿弦、装弦的操作,默默算了一下时间,基本上一个将士十分钟便能完成单发弓向连发弩的改装工作,如果熟练地话,速度应该能更快。</p>

推荐阅读: 简行诸天 摄政大明 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娇华 国潮1980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 明尊 御天 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