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加工工艺,除了中国的方式外,实际上都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那就是车床。欧洲早期的简易车床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木制的脚踏式车床,通过一个带有钻头的长杆,深入枪管内部,完成对于枪管内部的清理,使得枪管内部光滑。这种车床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实际上是没有的,当然,这种简单的东西,唐文郎只要画出来,工匠们很容易便能制作出来。</p>
枪管是整个步枪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步枪的威力、安全性等最为关键的参数。而击发方式则是关系到步枪发射效率的关键。</p>
在讲完与铁匠铜匠们关系最大的枪管制作工艺后,唐文郎继续介绍着步枪最为关键的击发结构。</p>
最早的击发方式其实是源自于早期的突火枪,就是在枪管后端钻孔,使用点燃药捻的方式,使得枪管内的黑火药爆炸,推动弹丸冲出枪管,造成杀伤。但是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每次都点火,而且等待时间长,对天气的要求高,一旦下雨等就基本上完全失效了。..</p>
随后,人们使用一根用尿液浸泡等方式制作的绳子,这种绳子点燃后燃烧速度极慢,士兵可以在装填完火药后,使用这个绳子直接点燃枪管后端的火药池,火药池燃烧进入枪管内的火药,使得枪管内的火药爆炸,推出弹丸。这种火绳枪基本上解决了每次点火的效率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天气的影响,使得小雨天气下依然可以大概率使用火枪,但是效率依然不高。</p>
再之后就是燧发枪的出现,人们不再使用火绳,而是使用燧石撞击产生的火花来点燃火药,这种击发方式让击发的时效性再次提高,应对不同天气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就是燧石撞击出的火星并不是每次都能点燃火药,枪械的击发率低的让人头痛。</p>
随后,击发装置的出现解决了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雷酸汞的出现。</p>
等等,雷酸汞?</p>
原本打算制造燧发枪的唐文郎突然愣在了那里,全场都在寂静无声地看着唐文郎,等着唐文郎继续讲下去,虽然大多数人只听懂了很少的一部分。</p>
我不已经作出来雷酸汞了吗?我干嘛不用击发枪,我要做啥燧发枪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