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心里也清楚,金允秋这次可不是吓唬他,这女人是真的动了杀心!</p>
对于追踪者而言,最大的阻碍是什么?</p>
是水道!</p>
无论什么踪迹,只要淌过水道,就会被隔绝,想要再追踪下去,几乎不可能,毕竟水过无痕。</p>
金允秋有着极佳的野外生存能力和行脚经验,毕竟能从新罗千里迢迢来到大唐,这份经验可不是虚的。</p>
当然了,如果是李秘,或许水道隔绝和消除了所有踪迹,但人的踪迹是会留下的。</p>
比如金允秋用车子交换渔船,只要找到车子,就找到了渔夫,找到了渔夫,就知道渔船被交换了。</p>
如此一来,自然就知道金允秋是驾着渔船走了。</p>
虽然同样的道理,上了渔船之后,你根本无法判断她会去哪里,但终究有迹可循。</p>
虎牢出来之后,要么沿着汜水往下,要么进入黄河,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觉得驾着渔船能进入黄河,这简直就是找死。</p>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下知地理的重要性了。</p>
李秘根本不知道他们此时行进的水道到底是属于汜水还是黄河。</p>
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黄河应该是黄的,但很多地方的黄河支流,甚至黄河的主流河段,其实都很清澈。</p>
想要根据水体来辨别河流,需要极其深厚的地理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积累。</p>
李秘无法判断。</p>
但他可以确定,金允秋这次是真的要杀他了。</p>
李秘心里在急切地思考着逃生的计策,想要动嘴皮说服金允秋,似乎是仅有的手段。</p>
因为此刻的他,半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p>
如此想着,渔船已经靠了岸。</p>
李秘坐起来,发现雾蒙蒙之中,眼前竟是一处沙洲。</p>
这沙洲不小,沿岸有浪,若非一路走来,李秘都要怀疑这是不是一处海岛了。</p>
停船下碇,金允秋率先登上了沙洲。</p>
李秘勉力支撑,在后头缓行,到得前头,却发现一处破残的断碑。</p>
这碑已经有些年头,上面覆盖着干枯的藤蔓,颇有些无人问津的寂寥与破败。</p>
李秘扫了一眼,看出了个大意。</p>
这沙洲叫牛口渚,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打败了窦建德,无路可走的窦建德藏匿在此,被李世民在此俘获,所以立碑纪念。</p>
“别看了,这里是黄河南岸,北拒大河,西薄汜水,南临鹊山,再往上就进入黄河的河道,白玉婵不会傻到认为我能驾着渔船进入黄河,除非她脑子不正常。”</p>
“再者,就算她能找到那渔夫,追到这里来,也无法确定我是进了黄河,还是拐入汜水,亦或者弃舟进山。”</p>
果然如李秘所预料的那般,金允秋竟是反其道而行之,打的就是个心理差。</p>
“既然如此笃定她找不到你,为何还要杀我?”</p>
李秘仍旧抱有一丝希望。</p>
但金允秋彻底断绝了他的念想。</p>
“且不说你知道了我的真正身份,单说留着你,也是个祸害,你们的皇帝陛下确实老了,若重用你李秘,大唐天国将会是何等的风景。”</p>
李秘也没想到,自己在金允秋的眼中会有这么高的评价。</p>
更没想到,自己会因为这个评价,而被列入必杀的黑名单。</p>
无论如何,金允秋杀心已决,若再找不到法子,今次是要死在这沙洲之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