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洛阳,是重振李唐,打金陵,是造反,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p>
“是因为地方不同?不是。”</p>
“是因为气势!”</p>
魏思温的启蒙和引导之下,李秘仿佛拨开了迷雾,看到了本质一般。</p>
“金陵固是进可取胜,退有归宿,但救援天子该当光明正大,一往无前,岂有未虑胜先虑败之理?”</p>
李秘知道,魏思温说的这个“未虑胜先虑败”并非兵法上的意义。</p>
而是徐敬业放弃洛阳,选择攻打江宁,在大的战略上,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一半。</p>
他打从心底将自己当成了反贼,而非王师。</p>
本该师出有名的他,连自己都质疑自己的立场,又岂能成事?</p>
“再者,崤山以东的豪杰皆因武氏专制,愤怒惋惜,心中不平,听得徐敬业起事,纷纷蒸麦为粮,融犁铸剑,以待南师,徐敬业没有乘势而为,建立大功,反而退缩,只求先建造巢穴,谁会对他有信心?”</p>
魏思温打开了话匣就再难关上,痛心疾首道:“若他攻打金陵,必然要分兵,以他的脾性,会派唐之奇守江都,自己领兵渡过长江来攻打润州。”</p>
“合兵一处则强,分兵则弱,更何况还要渡而击之,徐敬业在兵法上,连他祖父的脚趾头都比不上!”</p>
魏思温所言是没错的。</p>
徐敬业的祖父徐茂公徐世绩,被李唐赐了李,与李靖并称为“二李”,那可是军神一般的兵法大家。</p>
“所以,我必须让他放弃攻打润州,合兵一处,渡过淮河,召集山东的兵众,转而夺取洛阳,则事成矣,若是攻打江宁,或许能有些小甜头,但最终必败无疑!”</p>
魏思温一口气分析完,也是脸色通红,胸膛起伏,很是激动。</p>
李秘也吓出一身冷汗来。</p>
本以为自己捏着历史大势,比其他人都清楚,徐敬业这次造反根本成不了事。</p>
可魏思温如此一分析,若徐敬业真的直取洛阳,怕是要改变历史的走向了!</p>
“所以,魏公打算如何阻止徐敬业攻打江宁?”</p>
“若他在江宁吃了败仗,亦或者知道是你所为,往后你又如何能再辅佐他?”</p>
魏思温仍旧只是呵呵一笑。</p>
“匡复李唐天下,这是我等仁人志士的死愿,如此大局面前,个人得失不过虚妄,只要他攻打洛阳,即便没有我魏思温,天下大势也会推着他走,便是个十足的蠢物,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p>
李秘看着这个老人,突然觉得他实在太恐怖了。</p>
他不是在搭顺风车,而是在制造一阵飓风。</p>
一旦他成功制造出这一场飓风,便是一头猪,也能在风口上自由飞翔!</p>
“跟我说这些,就不怕我破坏你的计划?”</p>
魏思温看着李秘,将手轻轻放在了李秘的肩上。</p>
“二郎可知我为何没有杀你?”</p>
李秘摇了摇头。</p>
“我在赌。”</p>
“赌?”</p>
“如果你能成功打败我,说明武氏还有救,这都是天命,如果连你也阻止不了我,那说明武氏气数已尽,你就是那块试金石。”</p>
“将帝国命运赌在个人的身上?这可不是明智之举,再者,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p>
魏思温摇头道:“你代表的不是个人,你身后有太平公主,有程务挺等等军方势力,民间又结交李邕等人,至于莒国夫人等一众贵妇,背后代表的都是诸多皇亲国戚,名门望族……”</p>
“如果单凭个人喜恶,武氏早已杀你一百遍了,她为何一直没杀你?是不想么?是不敢啊!”</p>
“李秘,你难道就没想过,自己手握着多大的势力?”</p>
魏思温这么一说,李秘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p>
这是第一次,有人看破李秘的心思。</p>
他的手慢慢摸到了龙首矛头的矛骹之上。</p>
这个老头子,留不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