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竟然在这么多大人面前有辱斯文!岂有此理!岂有此理!”</p>
“祭酒大人,你也看到了!这种学生若是都能参加荐试,以后他在朝廷行走,怕是要把我们国子监的脸都给丢尽了!”</p>
陈锦半天才反应过来。</p>
策论的事情,他也不敢再纠缠了,又开始攻击沈安的有辱斯文。</p>
“陈大人!你先退下去!”</p>
公孙度脸已经铁青。</p>
别说以后了,现在这事情传出去,国子监的脸就已经丢尽了。</p>
陈锦还想说些什么,可还未开口,公孙度瞪着眼睛再次呵斥:“陈锦,退下去!”</p>
“各位同僚,你们都是朝廷命官,却在大殿之上逞口舌之快,成何体统?”</p>
“今日是来商讨郭大人推荐信的事情,这里不是公堂,你们也不是原告被告!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p>
公孙度没有再点名道姓,可是话中所指,任谁都知道是陈锦和江卫。</p>
当然也在旁敲侧击沈安,让他注意接下来的言词。</p>
“谨遵大人训斥!”众人齐声说道。</p>
曹安也走回了座位,干脆不再说话,双目一眯假寐起来。</p>
其他人也差不多!</p>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沈安得罪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已。</p>
“沈安,刚刚陈大人虽然言辞有些激烈,但他说的也并无道理,荐试所考察的也主要是策论。”</p>
“倘若我们国子监准许你去参加,你的策论又答非所问,到时候上呈天子,怕是污了郭大人的脸面,对你自己的仕途也会有所影响。”</p>
“所以,不管是为了郭大人,还是你自己,在准许你参加荐试之前,我们国子监还是想考察一下你的策论,你可否有意见?”</p>
公孙度的话,又是一番官场范文。</p>
有理有据,容不得人反驳。</p>
还问你有没有意见,沈安要是再说不同意,那就理亏了。</p>
“祭酒大人请出题!”他也不废话。</p>
“好!”</p>
公孙度微微点头,拂了拂衣袖:“今日天子正为北地战事和南方灾荒的事情头疼。”</p>
“朝中有人谏言天子,朝廷升平日久,国富民强,灾荒不可不救,理应以怀柔对北地,罢兵戈,先救灾民。”</p>
“武备与民生之争,在我朝已有数十年之久,你就以此为题吧!”</p>
大梁国边境强敌环视,立国之初为了安定北方,便割让了重镇燕州十六郡。</p>
从此北地再无要地可守,蛮夷长驱南下,如入无人之境。</p>
大梁一直以钱帛怀柔,才换来上百年的和平。</p>
可是最近北地蛮夷朝廷也发生了变故,皇太后垂帘听政,采纳朝中主战派谏言,重启两国战事。</p>
靠近燕州的云州等地接连失守!</p>
所幸北地物资匮乏,农业根基薄弱,战事又是仓猝而起,攻陷云州后,便无力前进。</p>
这才让大梁有了喘息之机。</p>
但也因此诱发了朝廷的争论,到底应不应该长期武备。</p>
以文官为首的主和派自然不愿如此。</p>
一旦朝廷重视武备,那武将的地位自然会节节攀升,文官的权利也就因此削弱。</p>
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p>
沈安沉吟了一会后,心中暗骂起了公孙度。</p>
这个老贼好奸诈!</p>
挖了个巨坑让他跳!</p>
朝中文武百官,真龙天子都还没有结论的话题,丢给他来做!</p>
他要是说应该长期武备,那不是把朝中文官得罪个一干二净。</p>
就连给他写推荐信的郭甫,都是铁杆的主和派。</p>
可他若是反对长期武备,那答出来的内容,早就是文官们提出过的。</p>
到时候公孙度来一句,策论毫无建树!</p>
参加荐试也就没有希望了!</p>
老狐狸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