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大唐奴牙郎 > 第54章 诗社相邀

第54章 诗社相邀

周钧看着亭外的戏台,朝公孙大娘问道:“这么多年来,大娘就未曾想过重拾旧业?”</p>

公孙大娘笑着说道:“妾身老了,别说剑舞,就是寻常早起,腿脚都要酸痛许久,哪有那个本事再上戏台?”</p>

“那位名动长安的舞人,还是留在过去吧,如今只有一位油坊婆子,相夫教子,安然度日罢了。”</p>

周钧闻得公孙大娘言辞恳切,只是一声叹息,不再劝说。</p>

公孙大娘见再也无事,便站起身来,说道:“明日还要早起,去灞河边上修筑油坊,妾身先行退下。”</p>

周钧看着公孙大娘远去的背影,想着诗句中那道惊若游鸿的剑光,不禁感慨万千。</p>

玉萍在一旁见了,说道:“二郎,梨园之中,每隔数年,就有内人名动天下。”</p>

“像如今那刚刚入宫的许合子,就是最好的例子。”</p>

“翻浪卷沙,江河奔流,新人替了旧人,再是寻常不过,二郎莫要为此伤神。”</p>

周钧听了,轻轻点了点头,开口道:“玉萍说的极是,某倒是着了相。”</p>

玉萍站起身,向周钧行了万福,也离开了。</p>

周钧收整心思,回了厢房。</p>

推门进了厅堂,却看见画月正在那里开心的看着什么。</p>

周钧走入卧房,擦了把脸,又走出来朝画月问道:“看什么呢?”</p>

画月:“戏曲散场的时候,我和柔杏去找那些乐伎说话。她们听说我是你的婢女,就送了我一册戏本。”</p>

周钧奇道:“戏本?我看看。”</p>

从画月的手中拿过那本名为『弄杂拾录』的戏本,翻看来一看,却见到里面都是娟秀的小字,明显是女子的手抄字迹。</p>

仔细读了读,戏本里面手抄了一些优戏表演时所参考的故事。</p>

每个故事很短,只有寥寥数百字。</p>

但是,空白处却有着大量的旁注和引据。</p>

周钧读了一个故事,里面说的是一位参军不小心丢了官印,一面要应付上司问询,一面要想办法拖延时间,一面还要四处寻找。</p>

故事诙谐幽默,让人读了忍俊不禁,也难怪画月刚才看的乐不可支。</p>

周钧朝她问道:“在大食,有没有这种类型的戏剧?”</p>

画月点点头:“有的,它叫做仿剧,来自古希腊的西西里群岛。但大多都没有什么剧本,只有简简单单一两句话的介绍,完全就是临场发挥。”</p>

“所以,相同的一段仿剧,由两位不同的演员来表演,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p>

周钧看了眼手中的戏本,心中寻思了起来,如果将唐朝之后的那些著名戏剧,拿到如今来演,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p>

但很快,周钧就放弃了这个打算。</p>

唐朝之后出现那些戏剧的剧本,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p>

它包括了角色歌唱、唱词、音符和节奏等等的『曲谱』;</p>

还记录了戏中人物身段、武打等表演提示和舞台调度的『排场』;</p>

还有人员走位,以及登场顺序的『串头』;</p>

以及专供舞台监督等人员使用的『提纲』。</p>

这样一份戏本,往往需要三到五位『纂师』(执笔人),十几位『辅笔』(助理),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p>

就单单戏剧里面的那些戏词,所出现的诗句,就要反复推敲和斟酌。</p>

所以,前世里面那些小说电视,主角靠着一己之力,把一份完整的戏本捣鼓出来,基本就是天方夜谭。</p>

想到这里,周钧也彻底息了写剧本的心思,向画月说了一句早点歇息,便回房躺下了。</p>

第二天上午,周钧用了早膳,刚打算去灞河边上看看油坊的施工进度。</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