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伯二子屈子阜,勾结罪臣吴广平,贩卖军械。”</p>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文武百官,皆是大吃一惊。</p>
吴广平早在大军大获全胜时,便被皇帝下令株连九族,如今竟然还能牵扯出勾结、贩卖军械一事。</p>
这让在场的不少官员,讶异过后便是惊恐。</p>
众人哗然之时,二皇子撇了眼左相,只见左相神色淡然,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p>
此前皇帝听闻安昌伯骗财一事,倒还不至于让他愤然。</p>
可勾结罪臣,贩卖军械,无论那一项罪责,都能让安昌伯府上下人头落地。</p>
一想到时隔数月之久,才将屈子阜所犯罪证收集。</p>
此前吴广平诛九族时,京中这么多官员,竟然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p>
还需要宋晏清回京后查明,此话说出来何其讽刺!</p>
越想脸色越深沉的皇帝,紧紧盯着宋晏清的脸道,“将你收集到证据,全都说出来!”</p>
随即,众人才骤然发现宋晏清手里的木盒。</p>
他将木盒递交给李德福,随后道,“这些信件都是屈子阜,联系吴广平的罪证。”</p>
听到此话,二皇子眸光一禀,他此前不知道吴广平通敌叛国。</p>
而屈子阜曾为他办事,贩卖军械一事不假。</p>
可那些军械都是卖给大渝国,用以换取粮食之用。</p>
怎么如今到宋晏清口中,竟然是勾结吴广平的证据。</p>
那些军械到底去往何处?</p>
大渝国的粮食,为何又能及时供应?</p>
这一切问题萦绕在他脑海中,百思不得其解。</p>
皇帝把信件一一拆开,这些信件来往内容,看似不过是寻常好友问候。</p>
可细看下来,倒像是留下什么信息,反倒变成了护身符一样的存在。</p>
屈子阜未曾入朝为官,他的笔记自然不曾留有记录。</p>
随着,皇帝将一封信展开,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p>
为了防止眼花看错,皇帝连忙吩咐道,“李德福,去把安昌伯的折子拿给朕!”</p>
领命后的李德福,连忙退下。</p>
趁着李德福寻找折子的空档,皇帝这才重新看向宋晏清。</p>
“这些罪证从何而来?你又是如何知晓此事?”</p>
宋晏清道,“这些密信都是暗影卫,追踪屈子阜数日发现。</p>
臣驻守边关之时,曾潜入鞑子军营,亲眼所见鞑子营帐有大晋军械。</p>
边城矿产丰富,可不少军械,都是从京城送往边关。</p>
更何况鞑子军营的军械,一半皆无标记。</p>
由此臣便肯定,军械不止是边城流出。</p>
为此,臣回京后,便一直在调查大晋军械,送往鞑子军营一事。”</p>
大殿之上,安静异常。</p>
是以,宋晏清的声音,便响彻大殿之上。</p>
皇帝道,“押送军械抵达边城,兹事体大,安昌伯只有他一入朝为官,又是如何送往?”</p>
由此怀疑,京中说不定有官员协助。</p>
二皇子闻言,倒吸一口凉气,可他此时不能出声。</p>
不然即便没有罪证,也会引起父皇的怀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