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泰昌大明 > 第626章 汉阳潜流(六)

第626章 汉阳潜流(六)

李尔瞻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好古兄,我以为我们已经志同道合的朋友了。难道不是吗?”

“君子和而不同。”张晚淡淡地说道。

“从你上个月上那道奏疏起,你我就已经是同路人了,没必要那么生分。”李尔瞻凑到张晚近前,小声说道:“想摆脱我啊?没那么容易。”

“呵呵。”张晚眼角一抽。

“好古兄,”李尔瞻继续压着声音:“你觉得王上为何突然传令让两班在今日参朝?”

国王李珲算不得一个懒政的君王,但他并不热衷于上朝,更不喜欢巡幸。即位十二年来,他几乎只有在亲审大逆罪人,或接受群臣朝贺时,才会御殿出宫。此等姿态虽不及万历皇帝圣姿,但称作深居简出还是绰绰有余的。李尔瞻记忆中的上一次参朝,还是万历四十六年议兵的时候。

“李判书这是疑问还是设问?”张晚反问道。

“你觉得我知道?”李尔瞻也是以问代答。

“金尚宫没跟你打招呼?”在大明,后宫与外廷过从甚密是大忌,但在朝鲜,这却不是什么稀罕事。在李珲一朝,后宫、外廷往来之频繁、范围之广泛,甚至到了“宫女无不缔结宰相名士,而各有所主”的地步。

“她已经很久没有跟我打过招呼了。”李尔瞻竟然坦言。

张晚眼神微动。“李判书直白如此,真是把下官当成同路人了?”

“当然了!”李尔瞻当即应道,“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坦诚。都有好些门人因为这个事情开始疏远我了,好古兄要是多往我这边儿凑凑。早该知道了。”

“不知道也没什么不好。”张晚耸耸肩。

李尔瞻又一笑,接着便缓缓地收起了笑容:“好古兄以为王上突然召集两班参朝,是为了说贬降公主的事,还是为了说惩处姜金的事?”

“我希望哪个事情都不要说。”张晚一脸凝重地说。

“哦?好古兄也觉得事有蹊跷?”李尔瞻看张晚的眼神里又多了两分看聪明人的欣赏。

张晚微微点头,“郑可行昨天才上了辞朝回任疏,王上今天就召集两班参朝。这个反应未免也太快,太大了。”

在劝谏国王严惩降将、罪官,并连坐其家属这件事情上,张晚和李尔瞻商定的上疏策略仍是梯次升级式的。所谓梯次升级,也就是首谏官先上本,随后参下官、参上官,以及谏官、职官等各级官员依次附和上本。在此过程中,除非有人当面指责国王昏庸无道,或者有正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参与上疏,否则国王绝不会亲自介入。在那之前,就算国王极不愿纳谏,也只会授意亲信上本驳斥,或者干脆挑动反对派下场,然后坐山观虎斗。

如果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外道佥使借着辞朝的契机上本劝谏,国王就大动干戈,那绝不会是什么好事。

“若果真是为了后面一件事,好古兄又当如何自处呢?”李尔瞻幽幽地问道。

“李判书若是怕我在情急之下把你的名讳喊出来,现在就该离我远点儿。不对,现在已经晚了。”张晚的眼神扫过广场上麇集的人群,突然笑了一下。“你就不该凑过来。”

“好古兄既愿意与郑佥使共患难,我又如何能抛下你呢?那未免也太小人了。”李尔瞻又往张晚的身边挪了一下,几乎就要和张晚肩贴肩了。

张晚上挑眉头,打量一个怪物似的盯着李尔瞻。“你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夺舍了吗?”

“可不敢胡说!”李尔瞻瞪了张晚一眼。“我只是有些累了而已。如果王上真的要斥退我,那我就回广州种田。”说着,李尔瞻又抬起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这里,揣着我的辞表。”

————————

如果说,大明泰昌皇帝是御乾清门以听政,那么作为郡王的朝鲜国王李珲就是临宣政殿以问政了。

宣政殿是一座标准的亲王政务厅,其形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采用单檐歇山顶,屋脊装饰七兽,并覆以绿色琉璃瓦。

和乾清门相比,宣政殿的格局稍显拥塞,居中摆下一个宽大的台基和王座就不剩什么地方供人站立了。

群臣站定后不久,身着赤色盘领窄袖四团龙袍,头戴乌纱折角翼善冠,腰束玉革带,脚踩玄色鹿皮靴的国王李珲在几名长番内侍的陪随下从后门进了宣政殿。

国王一进殿,群臣立刻就跪了下来。不过直到国王拾级走上四步台,在华盖之下落座。群臣才喊那句:“殿下万岁!殿下万岁!”

“都起来吧。”李珲的慵懒地靠坐在他的王位上,眼神一遍又一遍地扫视着近前的列位臣工。

“谢殿下!”群臣山呼起身。视线复杂交织。

“呵呵.”李珲轻轻地笑了一下,那难听的声音就像喉咙里卡着一颗浓痰似的。“寡人今天叫卿等过来,不为别的,只为说一件事,两个字。那就是忠信!”

(本章完)

推荐阅读: 高武偏要修个仙 洪荒:从一粒息壤到万道之祖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带着铁路到大明 天灾信使 人在现实,超脱彼岸 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无限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