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手端着茶盅,一手用杯盖拨开茶水,轻抿一口茶,优雅至极。“徐学士,朕想与你商量一件事,你知道詹事府主管太子读书事宜,若是有太子,詹事府众官员负责安排和教授太子各种诗书礼仪和治国之道,眼下暂无太子,詹事府众官员已无本府之职,自由懒散,不成体统。詹事上奏,想调出一部分官员去翰林院,帮你们编纂史籍,你意下如何?”
皇帝问的这话,其实要多方面考虑。詹事府有好些官员官职地位在翰林院同僚们的官职之上,调哪一部分人去翰林院?留下的这部分人继续干什么?翰林院这位学士能统领从詹事府调来的官员们吗?
徐学士年纪和见识都在我之上,他思索良久后才说:“皇上,詹事大人位居三品大员,两位少詹事都是四品,这三人地位都在微臣之上,其他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和主簿厅的同僚们,地位也都不低。调什么人去翰林院,他们是否服从微臣的领导,都是个未知数。加上六宫无人,一直未立太子,微臣担心其他人会再次联名上书要求皇上举行选秀。詹事府官员调动一事,
看似简单,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事牵扯甚广,需从长计议。”
不愧是年长我两轮的学士,见识不同一般。徐学士这些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自古以来,国母和皇储都是引发朝廷动荡的两大导火索,本朝目前这两大难题都没有,但并不代表群臣们忘记了这个国家需要国母和皇储。
詹事府与皇储的教育息息相关,一旦要大规模调动詹事府官员,朝廷上其他官员肯定会有所行动。联名上书请求皇帝选秀充盈后宫,一旦有看上眼的女子,不能专宠,要雨露均沾,尽快为皇室开枝散叶,有了皇子,就可以选太子了。这么一想,那些官员们管的事情还真是多!
皇帝冷静地说:“詹事府将近四十号官员,每天无所事事,就算其他爱卿对朕调动詹事府官员有意见,难道他们联名上书逼迫朕选秀,皇后和太子就能立刻从天而降吗?朕只调走部分官员,就是想着有朝一日立了太子,不至于没人张罗太子学习之事。”
“皇上英明,是微臣多虑了。”
皇帝又说:“徐学士,你对翰林院了如指掌,近来翰林院哪些地方需要人,你回去之后立刻与其他爱卿商议,列个单子,明日呈给朕过目。”
“微臣遵旨。”
徐学士走后,皇帝写了一道圣旨,命我去詹事府宣读。头一次担此重任,我乘着皇帝特派给我的肩舆,前后各两人抬着,头顶上还有个华盖,晒不着太阳,这感觉真好。
肩舆落地,一个小宦官搀扶着我下了肩舆,头一次有这么特殊的待遇,我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站在詹事府门口,今天与昨天的心情大不相同。大概是经过昨天一番突击检查,今天詹事府的官员们装模作样的手拿一本书研读经史,或聚在一起商议某个治国之道。
我喊道:“各位大人请接旨。”
詹事大人在家闭门思过,由季少詹事领着大家跪拜在地上,我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詹事府东宫僚佐,储贰未建,其官原可不设,第以翰林叙进之阶,姑留以备词臣迁转地耳。钦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