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县。</p>
南接邙山,北临黄河,与河内河阳县隔河相望。</p>
因近年河北多生战乱,朝廷为了方便向北输出兵力,在此多修了一条黄河渡桥。</p>
此刻,在平县以北,抵达的部队为王睿、桥瑁、毌丘毅、张辽、张杨部。</p>
加上平县提前聚拢的县兵,部队共四万余人。</p>
从兵力上来说,王睿等人对皇甫奇的优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
唯二能给他们阻击底气的,一是吕布、郭太等人都新附皇甫奇,未必忠心。</p>
二是黄河在前。</p>
黄河虽不同于长江素有天险之名,但现如今水势正盛,加之黄河素来少船,要过河只能依靠渡桥。</p>
王睿大军只需在南守住渡桥出口,防守便轻松了起来。</p>
时,王睿等正在帐中议事,忽有军士来报:</p>
“哨船发现,北岸出现敌人零星探测骑兵,想必不久后便会依岸驻营。”</p>
“再探!”王睿大手一挥,继而询问帐中众人:“皇甫奇将至,诸位可有良策?”</p>
“我等既是扼河而守,管他怎样,把住黄河渡口便是。”毌丘毅道。</p>
张扬表示赞同,并提议:“如果来势激烈,亦可焚毁渡桥,叫他望河无力。”</p>
“哈哈哈……”</p>
话音刚落,桥瑁一阵大笑。</p>
众人蹙眉视之:“桥公笑什么?”</p>
“我笑诸位虽号称武人,却用兵胆怯。”</p>
“彼辈方至,跟脚未稳,正是痛击之时,固守不动,待其整军,岂非错失良机?”</p>
“我又笑张稚叔身为并州人,或可不思进取,然则焚断渡桥,莫非将来你不回乡了么?”</p>
桥瑁摇头不止。</p>
武人们虽然心中不忿,奈何地位不如对方高,也只能忍着。</p>
王睿沉吟片刻,问道:“想必元伟有破敌之策?”</p>
“然!”</p>
桥瑁点头,道:“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沿河安寨,更是需要大批辅兵、民夫劳作。”</p>
“所以,彼辈先来的,一定是弱旅。”</p>
“我方只需差遣少数精锐,跨河而击,不给敌人驻营机会。”</p>
王睿思索一番,认为桥瑁说得有一定道理。</p>
毕竟只需动用少数兵力,就能以小博大。</p>
他望向桥瑁,点了点头:“元伟……”</p>
“我认为张文远骁勇,可当此任!”</p>
王睿话没说完,桥瑁便果断开口。</p>
帐内一时寂静无言……</p>
不是吧?</p>
你提得跨河而击,显然是具备一定风险的。</p>
结果你自己不去,让别人去,怎么好意思的?</p>
风险张辽冒了,要是真立功了,首功绝对是桥瑁的。</p>
可要是出事了,死的也是张辽,他顶多低头认个错罢了。</p>
这家伙,心真黑啊!</p>
张辽也一脸卧槽。</p>
老子半天没开口,咋的一口锅就砸下来了?</p>
老子是能打,但他吗的能打也是错?</p>
他冲着王睿抱了抱拳,道:“辽认为此计不妥,便是起初能有一些效果,但敌人大军反扑后,少数精锐效果有限,最多只能延缓一些敌人的时间。”</p>
“延缓时间便足够了!”桥瑁轻声呵斥:“你不知雒阳要的就是时间么?你拖皇甫奇一日,说不准雒阳局势便落入了我们掌中!”</p>
“以勇武统率一军,既能为大局赢得时间,又能减缓我军损失,这不是武人职责么!?”</p>
闻言,王睿轻轻点头:“张文远切勿推辞。”</p>
张辽无奈,只能应下。</p>
是时,各军抽调精锐人马,准备和张辽一同渡河。</p>
王睿又沿河收集了一些船只。</p>
如果张辽突袭失败,北边渡口又被敌人锁住,也能乘渡船脱身。</p>
北边。</p>
“郭太,你安排些人手,先将驻营所需之物送到河边。”</p>
“另,多备弓手,用以驻营时守备。”</p>
皇甫奇嘱咐郭太。</p>
“君侯。”</p>
这时,法正走了过来。</p>
皇甫奇笑问道:“孝直是有什么事么?”</p>
“只是有些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