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文表现出的姿态,令得李秘松了一口气。</p>
但李秘仍旧有疑惑之处。</p>
“府君早知道徐敬业要造反,为何没有戒备,仍旧放任行商和旅人进出县城?”</p>
李思文呵呵一笑道:“江宁乃是金陵所在之地,这小县城乃是进入金陵的必经之路,如果彻底禁闭,金陵必定大乱……”</p>
金陵乃是唐朝人对后世南京的通称,也有人将之称为归化、白下、江宁等。</p>
但官方的正式称呼其实是升州。</p>
这一大片区域的中心地带并非现在的江宁小县城,而是升州城,那里才是金陵的核心地带。</p>
李秘迟疑片刻,还是朝李思文建议道:</p>
“府君,魏思温要带着庐陵王入城,他们的船正在排队通关,若他的船大张旗鼓进入渡口,可不是什么好事……”</p>
“庐陵王?他要来江宁?!!!”</p>
李思文也紧张了起来。</p>
身为润州刺史,他可算是站在面对反贼集团的最前线,对反贼最是了解。</p>
徐敬业不就是打着李贤和李显的旗号,要匡复李唐天下么。</p>
如果庐陵王来到江宁的消息传出去,反贼们必定士气大振,到时候根本守不住。</p>
而且江南地区原本是李孝恭一直在治理,他们对李唐素来就有好感,忠诚度很高。</p>
如果庐陵王来到江宁的消息传出去,必然有人选择追随,这些人会成为徐敬业的内应,想要守住金陵就更加不可能了。</p>
“李补阙的意思是?”</p>
“关闭渡口和城门!”</p>
李秘的想法很简单,虽然魏思温一定会想方设法入城,也必然会入城,但关闭渡口和城门,会给他带来极大的阻碍,大大延缓他入城的进度。</p>
“李补阙,江宁小城是进入升州城的门户,若彻底关闭,那些个行商和旅人全都没法进来,届时怕是要生乱……不过你对江宁的情况不甚了解,也是情有可原……”</p>
“再者,徐敬业这逆子必然会来攻打升州城,我等要守城,人力是最重要的,虽然免不了有人生出异心,但只要我等官府能正确宣导,这些人入城之后,就是最坚实的守城力量了!”</p>
李思文不愧是一方牧守,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李秘自是截然不同的。</p>
然而李秘也有自己的理由。</p>
“府君,不是我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无论是江宁小城还是金陵,都是守不住的,与其让他们进来,还不如让他们散去,如此才能减少无畏的伤亡……”</p>
李思文眉头紧皱:“李补阙,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大丈夫所为。”</p>
“徐敬业拥兵二十万,固是抵挡不住,难道我现在就要带着百姓逃跑?”</p>
“若是这般,我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投降。”</p>
这就是立场和三观的区别所在了。</p>
李秘一心想要对百姓好,不希望百姓卷入战火之中。</p>
但大唐朝尚武不是没有群众基础的。</p>
这些唐人不仅仅只是为了一日两餐,他们心中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他们并不像后世那些百姓那般麻木不仁。</p>
“府君教训得是,李秘本来就没什么军事才能,也没有做官的本事,这件事确实不该瞎提建议。”</p>
“但我的本意是想将庐陵王在江宁这件事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府君可有良策?”</p>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且要不耻下问,这是李秘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素养。</p>
李思文对李秘的表态很是满意。</p>
“我明白李补阙的意图,但我认为恰恰相反,放了庐陵王进来,让他与我等一道守城,无论生死,徐敬业都不可能拿他做旗号,对于整个平叛大业而言,拥有着至关重要,甚至逆转口碑的效果!”</p>
李秘也吓了一大跳。</p>